159家“僵尸企业”三年累亏1674亿 重组有望获新生
主持人杜雨萌:今年既是供给侧改革全面施行的第一年,也是国企改革落地之年 ,在两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僵尸企业”有望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出清,中央企业也将借助重组整合提质增效。
整体来看,“三个一批”或将成为“僵尸企业”的脱困良方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动能转换困难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年不仅是供给侧改革全面施行的一年,同样也是国企改革的落地之年,对于一些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僵尸企业”而言,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重组整合或将成为其脱困的“良药”之一。
|
据新时代证券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资本市场上的并购交易数量约达6220家,涉及的并购交易金额约为2.7万亿元,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涉及金额均远超历史。另外,在2015年涉及的并购重组配套募集资金规模也达到1481亿元,约为2014年427亿元的3倍。
“并购重组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同样也是这两年资本市场上的大热点。透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随着近两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数量的激增,可以说,2014年、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数量大幅增长的趋势还是较为明显的。”新时代证券副总裁万勇在4月20日举办的“创新驱动与资本引领高峰论坛”中表示。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截至4月16日,在1969家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中,159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数,累计亏损金额达1674亿元并大多集中于传统的钢铁、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整体来看,由于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僵尸企业”中占比较大,因此,“倒掉一批、卖掉一批、重组一批”或将成为“僵尸企业”的脱困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