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后曾面临失控 最后10秒得到抢救
从“神舟二号”任务开始,李剑带领课题组开发出“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验证体制”,在任务实施前,用正样飞船、航天员乘组、实战软件和真实测控设备进行验证,相当于把天上的任务先在地上演练一遍,把问题发现、解决在地面。
据李剑介绍,总体室的小伙子高宇辉用近8年时间研发了一套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准确预判航天器故障和参数越界现象。“只要一告警,值班人员就会注意故障,大大提高了人对航天器的掌控能力”。
在李剑看来,“神舟一号”任务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北京飞控中心技术攻关最艰难的两个时期,也是风险管控压力最大的两个时期。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载人交会对接飞控事件密集,每一次控制都会有风险。
控制是根据协同工作程序实施的。传统的协同程序编排依靠人工,“加在一起上百万字”,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无法进行动态调整。
博士邢锦江主动请缨,在短时间内突破多个关键问题,开发出一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控协同自动规划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原来需要几个人干几个月的工作,现在只要把配置文件做好,按一个键,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规划,交会对接整个过程用时7分钟。李剑记得,为了这7分钟不出任何差错,总体室做了50多个监视页面,60多种预案。这些预案就像一张随时待命的大网,时刻准备着化解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
在大家的努力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李剑时常想起一次对话。“神舟三号”任务时,他问老领导席政:“这次任务,您觉得会出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