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划3500多个新城 抢人成重要任务
然而,现实中担当集聚人口重任的中小城市却处于难以承受之重的尴尬。近期出版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中国农民工流向地市级以上的占70%以上,而流向小城镇的不到10%。
广西北海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估算在70万以上,根据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要达到145万人。“最大的困难是人从哪里来”。北海市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北海2015年人口增长率超过1.5%,尽管当地放宽了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去年落户人数仅为6749人。
事实上,一些地方不仅面临引进人口难,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失血”状态。福建省沙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2030年沙县城关人口要达到29万人。“现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从事小吃行业,人口不净流出就不错了。”
在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许学强看来,随着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人口出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的迹象。但要抢人,需要硬实力:很多中小城镇城镇化和产业化脱节,没有产业就没就业,再加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致使中小城镇难以发展起来。
直接影响楼市去库存
一些受访专家指出,规划、土地、人口三者紧密联系,规划新区“画大饼”,规划人口盲目求大,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去库存艰难。
记者发现,西南某省会城市一个新区,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占总用地比例高达52.33%;而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的土地仅占47.67%,招拍挂土地中,住宅又高达74.63%,商业服务业设施项目只占15.53%,工业项目只有5.24%。
专家指出,这类行政造城的结果就是,功能单一,很难形成持续扩大和升级的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不能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来促进吸引人口的聚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蔡翼飞等指出,以规定地、以供定需的拍脑袋规划,不按照市场和现实需求,将导致土地利用粗放低效。
近日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城镇人口增加幅度的180%,地均GDP仅相当于欧美两成多一点,粗放利用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