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约6成省份未完成目标
2016年一季度与2013年以来的均值相比,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增速下滑分别为0.8、1.3、1.7和3.1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经济下滑与二产占比、三产占比、金融业占比和房地产占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39、0.62和0.70,意味着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与经济下滑关系特别很是紧密。
但2013年来,经济波动则与二产占比的相关系数达到0.81,与第三产业占比相关系数为-0.16,说明三产占比上升能明显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单纯从大类产业结构看,东北二三产业比重与东部类似,也说明大类产业结构不克不及解释经济下滑程度。东北地区二产占比为31.8%,与东部地区基本相当,三产占比为42.8%,仅次于东部地区。但从金融业占比来看,仅为4.7%,比西部地区还低2.4个百分点。
细项来看,资源类产业比重过大是东北经济下滑的一个因素。近几年来,能源价格持续走低,对辽宁、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煤炭大省经济冲击较大。2013年末,鹿特丹煤炭期货价格指数80.95,比上年末下降20.2%,降幅比上年扩大3.9个百分点。受2013年煤炭市场下滑冲击,长治市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11.5%,而实际增速仅为8.5%。晋城岁首年月目标为11%,而实际增速却仅9.3%。内蒙古的锡林格勒经济增长由岁首年月目标12%下调至10%,最终实现10.1%。
更重要的是,受过剩产能等因素制约,资源投入不足是经济下滑更重要的因素。信贷拉动投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是我国发展的普遍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各地新增人民币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相关系数达0.73。平均而言,一单位的新增贷款能拉动4.82单位投资。考虑到GDP支出法核算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高达一半左右,投资的增加相应提高经济增速。各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与GDP实际增速相关系数为0.53,投资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将提高经济增速0.15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与投资之比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速高于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广东、天津、重庆、浙江等省份,平均社会融资规模与投资之比分别为53.4%、45.2%、36.8%和32.1%,基本处于全国前列,偏离值也基本为正。内蒙古、山西和辽宁三省的比值分别为16.4%、26.9%和26%,基本处于全国靠后水平。其中,信贷来看,东北地区信贷增速远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末,全国人民币中长时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较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中长时间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6%、17.1%、16.1%和8.8%,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1、1.6、1.3和2.6个百分点。由于东北为工业重镇,产能过剩明显。2015年,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去产能进程,商业银行对此类敏感性行业进行信贷总额控制,总量削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