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行置换债居多 中国30省市“以债还债”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高强分析,发新债还旧债的结果,就是信贷总量虽然大大增加,但流动性不强,真正能用于投资和建设的资金不足。“置换债的比例越大,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此外,大规模集中发行置换债券还可能产生“挤出效应”。银行出大量资金购买置换债,会影响其对其他融资主体信用投放的能力。近期增长已明显乏力的民间投资,可能将面临更大困境。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最新数据就显示,4月份中国货币信贷增速回落,4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上月底低0.6个百分点,让一些市场人士担心货币政策是否转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师马骏表示,4月货币信贷增速下行,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发生在4月份的3500亿元以上的地方债置换,这部分融资不再计入贷款,而是计入银行持有的债券。
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则表示,用周期较长、利率较低的政府债券来置换利率较高的存量债,优化债务期限结构,这在需要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的情况下,是“必然选择”,“不置换的话,地方债务会出现大问题”。
置换债仅推迟债务
非根本解决问题
张连起称,当前地方债总体风险可控,但债务置换只是推迟债务问题,而非根本解决。因此,应强化限额管理,加强对债务的动态监控和风险管控。中央应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发债的督导和监控,地方也应该尽快调整债务结构,建立预警机制,强化应急机制。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同意说:“置换债解决的是眼前问题。眼前问题不解决,银行坏账等风险会迅速暴露,遑论长期增长。”
按照中国官方对置换债发行节奏做出的规定,截至第一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当年置换债券30%,截至二季度末不得超过60%,三季度末不得超过90%。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报告认为,在此情况下,地方债集中发行的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各月发行规模分布将更加均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