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约6成省份未完成目标
但是一季度的信贷天量投放,可能使得紧信用促转型努力打水漂。全国来看,一季度天量的社会融资规模支撑了经济增速的企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与GDP之比41.6%,比去年同期多10.1个百分点。其中,东、中、西、及东北部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分别为46.4%、34.7%、43.9%和29.5%,分别比去年同期多19.6、18.5、10.5和11.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贷款增加较多功不可没,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一季度增加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5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2.5%。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比上年末高10个百分点。小我私家购房贷款余额15.2万亿元,增长2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4309亿元。
分省份看,社会融资与GDP之比增幅提高较多的省份分别是上海(由34%。1%升至76.9%)、江苏(由16.3%升至55.4%)、广东(由19.8%升至44.6%)、湖北(由14.4%升至33.8%)、浙江(由14.7%升至41.9%)。这些地区房地产价格上升幅度位居全国前列。3月末,上海、广州和杭州三地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25%、15.2%和11.8%,而全国70个城市房价涨幅仅为2.9%。
四、区域性金融风险有所增大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走向深入的背景下,区域性金融风险暴露持续增多。
一是经济下行暴露了前期过度信贷的风险,东部和东北部施展阐发明显。有句授信顺口溜是“东南的光伏、山西的碳、东北的钢铁不敢碰”,形象说明银行的信贷风险。一方面,一些传统产能过剩产业、资源型行业、前期杠杆率较高企业信贷风险上升,而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尚在培育之中,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对银行融资供给的拉动力不足。另外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信贷扩张,银行贷款发放条件相对宽松、信贷扩张速度较快。随着最近几年来的经济下行,这部分贷款质量明显下降,使得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快于资本净额增长、资本充足率下降,对银行新增贷款投放形成了制约。
二是金融改革给银行带来转型升级“阵痛”,东部一些新兴金融机构发展较快,风险入手下手显现。比如说P2P、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型融资体式格局快速发展,一定程度替代了银行的信贷投放。数量上,这部分的融资总量已经超过了万亿元。这部分新兴融资体式格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2015年来,这部分信用事件增多,连带了部分传统金融机构。比如说e租宝、泛亚等机构倒闭,涉及金额超过千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