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产中植集团申请破产清算震动金融圈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24-01-07 15:44:46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月5日消息,债务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故于2024年1月5日裁定受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申请。
2023年11月22日,中植集团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中植集团就集团相关产品陆续发生实质性违约向投资者致以歉意,并披露了总资产账面金额、负债本息规模及后续应对措施。
致歉信显示,中植集团出险后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二是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为4200亿—4600亿元。
初步尽调显示,中植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
不过,中植集团表示,由于集团资产体量庞大,产业分布复杂、经营主体和项目主体众多,大量代持企业资产、关联融资及对外担保事项还须进一步延伸审计进行核查确认,最终资产负债状况可能还会根据核查情况予以调整,将及时向投资者通报相关信息。
在中植系自爆家丑三天后,公安出手。据平安北京朝阳官微11月25日消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官网资料显示,中植集团创建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北京,现已形成“实业+金融”双主业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实业板块,中植集团依托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培育平台,大力发展半导体、大数据、大消费、大健康、幼儿早教、新能源汽车、生态环保、企业外包服务等细分行业龙头。在内蒙古、山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5亿吨,涉及采矿权、探矿权30多宗,包括主焦煤、配焦煤、无烟煤等,设计产能超过2000万吨/年。金属和非金属矿遍及全国十二个省份,矿床潜在价值1200多亿元,包括金、银、铜、铁、钨、锰、锂、砂石骨料等。
在金融板块,中植集团战略控股或参股六家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控股或参股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国际、中植资本、首拓融盛,业务涵盖不动产管理、困境资产管理、国企混改、并购重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控股或参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
“中植系”曾经染指A股多家上市公司,搭建起了庞大资本版图。公开资料显示,中植系曾与中南文化、*ST宝德、大名城、康盛股份、凯恩股份、准油股份、美吉姆、法尔胜、达华智能、荃银高科等20多家上市公司有过各种关联,并实际控制9家上市公司,分别为美尔雅、凯恩股份、准油股份、康盛股份、美吉姆、宇顺电子、皓宸医疗、天山生物、宝德股份。
1月5日,一则消息在金融圈掀起波澜:中植集团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中植破产清算
中植集团,这家一度热力十足的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没有让相信它的投资者、债权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如今面临破产清算的命运,不禁让人唏嘘。
据中植集团向法院提交的申请,其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该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因此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
扩张的激情终于倒在无法化解的风险面前。
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无疑给债权人和投资者带来了冲击。据报道,中植系资产规模曾超过万亿,牵涉债权权益高达2300亿,高净值投资人数量可能多达15万。如今,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那些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回顾中植集团的历程,其崛起之路充满传奇色彩。解直锟,中植集团的掌舵人,曾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工人,转战金融之后,带领中植集团也曾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解直锟甚至退于幕后,在香港过起了沉静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中植系因为踩中几个不良资产陷入困难境地,试图扭转危局的解直锟在2019年重新执掌大局,又一次走向前台。
出招突围的中植系正有回温的迹象。未料在2021年,解直锟突然离世,中植集团之后便没有反转的可能。
爆发的时间轴
没有解直锟的中植系,在度过一年多的沉静之后,纸没有包住火。
人们开始发现,2023年7月开始,中植集团的财富管理公司出现理财逾期、暂停兑付的问题。随后,“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的产品也出现逾期,再次波及上市公司。2023年9月15日收盘后,微光股份公告称,购买的合计2.3亿元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中植集团的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此后,中植系发出怒斥、威胁披露风险者的声音,并四方“泼水”,试图通过冷却遮盖真相。这样虽然延迟了事件爆发的时间,但中植集团还是不得不于2023年11月22日向投资者致歉,第一次显示了承认的态度。
然而,致歉显然无法解决问题。2023年11月25日晚间,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布情况通报,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中植系”财富公司进行立案侦查,并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解某某”为何人?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瓦解绝非偶然
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并非偶然,过度加杠杆,很容易成为危险的投机。在投资端,“中植系”是“PE+上市公司”模式的超级玩家。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生态的变化,“中植系”被迫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接连踩中了乐视、长春长生、中弘股份、东方园林等大雷。这些投资最终大多有去无回,使得中植集团陷入了困境。
中植系的操作方式,本身就充满了投机,只不过它的运气偏差,踩中大雷多个。在它的“染指”下,不少上市公司都成了它的棋子,玩得不亦乐乎。而其中最常玩的把戏,就是给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巨额融资支持,股票质押这招成了它的“独家秘籍”。
表面上,这些上市公司跟中植系没有股权关系,但实际上呢?它们可是长时间接受了中植系资金输血。这种暗地里搞事情,就像给上市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瞬间活力四射。
从操盘模式看,中植系期待着双重的丰收:第一,大量受让上市公司股权或参与定增,对上市公司的话语权不断加重之外,更是斩获股权和现金,并且还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继续收购资产;第二,以PE基金布局热门的未上市资产,拟把这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做高市值后离场套利。希望是美好的,从结局看,放大杠杆,资产砸在自己手里,这感觉可不好受。
不能失却敬畏心
一石二鸟的想法,往往会演变成一厢情愿。
最终,中植系的这场奇幻之旅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
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解直锟的突然去世。失去了核心领导人的中植集团开始陷入混乱,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实力有多强,如果失去了诚信和责任,如果失却对风险的敬畏之心,那么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