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财政部:增发国债后我国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针对我国将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此次增发国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增发后,我国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项目
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朱忠明表示,增发的国债旨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资金投向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将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罗国三强调,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
在建项目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在国债项目安排实施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指出,国家发改委将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与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统筹推进国债项目安排实施各项工作。他介绍,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方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紧筛选准备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督促地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国债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张世昕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抓紧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做好项目筛选,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着力抓好监督管理。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在监督管理方面,将通过在线监测、现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国债项目开工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恢复和提升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挤占挪用国债项目资金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增发国债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朱忠明指出,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朱忠明强调,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同时,为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据了解,此次增发的国债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朱忠明表示,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
他介绍,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财政部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
文/本报记者董鑫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