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报告发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强调了“三个必须”和“十个更加注重”。“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将引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力。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6年,将紧紧围绕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重点推进9方面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一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二是努力降低企业成本。三是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四是着力补齐短板。五是防范化解金融等风险。
——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一是推动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形成新动力。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1%左右。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培育和拓展消费热点。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潜在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二是着力补短板、调结构、提高投资的有效性。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5%左右。进一步优化用好预算内投资。充分发挥专项建设基金带动作用。组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着力激活社会投资。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工程建设。
——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一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三是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四是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五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六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同时,继续深化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相关改革,推进教育、养老、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增加创新资源供给。二是加快实施双创行动计划。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六是完善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和环境。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支持重大建设任务不打折扣。2016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玉米为重点加快调整种养结构。四是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一是重点实施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实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措施,启动一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一道两廊三群”。二是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培育形成以哈大经济带为主轴的东北地区城市群。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继续支持东部地区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率先发展,发挥示范作用。三是以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确保开工建设2000公里。
——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二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出台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下大力气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四是提升低碳发展水平。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一是抓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落实。二是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6年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预期约1300亿美元,增长10%左右。三是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四是提升利用外资水平。2016年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预期约1280亿美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全面推进精准脱贫攻坚。二是做好就业托底。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关键环节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2016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14万户。四是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计划招生705万人,研究生招生81.8万人。
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投资经贸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全面升级。继续推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注:PM2.5为PM右下角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