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人调查:已突破百万人 来自大学生白领等
为了省钱,她没有修建人住的房屋,而是临时居住在一艘小船上。风浪一起,晃晃悠悠得很不舒服。2011年11月,她引进了2000只鹅苗,开始培育饲养。
胡娟回忆说:“那段时间最辛苦了,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那样的苦。”时值严冬,为了给鹅棚保温,她和工人们要点起多个炉子,24小时保持炉子不熄火。她和两个工人轮班,常常凌晨五六点起来去捡拾枯枝烂叶作柴火,给小鹅喂饲料、加水。睡觉也不敢睡得太死,生怕有什么意外出现。
小岛四面环水,江上的风带着阴冷的潮湿,寒气入骨。创业之初的那个冬天,胡娟两个多月没有离开过小岛。第一批小鹅出栏,卖到了8块多一斤,平均每只有十四五元钱的利润,胡娟心里的高兴赶上了当年考上大学。
新的一年开始了,她告诉记者,等坐完月子后,她准备“重出江湖”。“过去什么都不会,现在苦也吃了,经验教训也有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
大学生村官赵元剑: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2008年,湖南科技大学金融系毕业生赵元剑来到了益阳市资阳区流源桥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说:“我对农村、农业很感兴趣,所以决定来做村官。”
刚开始,赵元剑看着冷清的村庄,非常着急,担心自己在这里混日子,浪费青春年华。幸亏村里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一些在外不如意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工作。赵元剑跟他们接触后,了解到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惑:想在农村做一番事业,但又没有方向,缺少技术和点子。
赵元剑借助大学生村官平台,在村里开起了免费的农业培训班,请来农技师上课。利用这个课堂,赵元剑和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搞起了创业策划,动员4位农民成立了益阳市江南农林合作社。流源桥村有种植苗木花卉的传统,但一直属于各家各户单干的模式。合作社起步较为艰难,但很快就展现出其优势,一年下来让合作社成员收入增加了2万元。
实惠显现后,其他农户都纷纷找上门要求加入合作社。“当时特别感动,能得到村民的信任,比赚到钱更有成就感。”赵元剑说。此后,他又和村里一帮年轻人筹建了休闲观光农业园,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增加了10余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返乡。
村民经济生活改善后,赵元剑发现他们的文化生活很欠缺,娱乐活动大多是打麻将、打牌。赵元剑与村干部商量,组织成立起女子腰鼓队,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并请来专业的教练,村民再也不愁没事干了。
“农青F4”:4朵奇葩光荣绽放
“千万不要小看奇葩,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都是奇葩。”他们给自己起名为Farmer4,又称“农青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