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大民企雪松控股220亿元“长青”信托暴雷
债多不愁,超级巨头再躺平。
今天,媒体报道,雪松控股楼下聚集了大批投资者维权——按信托理财的百万起步要求,维权的投资者,投资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雪松控股,貌似名不经传,其实大有来头。
资料显示,雪松控股是广州第一大民企,连续四年荣登世界500强,2020年的全球排名是第359位,从营收规模讲,是稍小一号的恒大。
雪松控股被投资者集体维权,有迹可寻,早在去年4月,雪松控股发行的信托理财就已经批量暴雷。
春节前,雪松控股向投资人发函,已经彻底躺平——在1月30日的《致歉信》中,雪松控股称,外部资金协调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超级巨头躺平,投资者欲哭无泪。
欠债还钱,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不,正月十五还没到,投资者就集体维权来了。
维权,当然是要维权的。但是,维权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如果负债方有钱不还,维权或许还能有点效果,如果负债方无钱可还,那么,再怎么维权也效果甚微,至多就是加快负债方的资产处置——前提是负债方得有足够的资产。
结合之前的曝光,雪松控股的“长青”信托产品,可能存在220亿元底层资产尽数虚无、疑似自融的现象,事实果真如此的话,投资者最终能拿回3成投资款就已经很不错了。
超级巨头的融资暴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过去三五年,先是P2P超级巨头陆续暴雷,然后是民企超级巨头陆续暴雷,这都符合金融常识——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期,过度依赖债权融资,暴雷是很正常的,不暴雷反而是不正常的。
不暴雷,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隐盖一个更大的雷。
现在看,雪松控股在2018年底拿下中江信托,极可能就是在掩盖一个更大的雷,通过对信托牌照的控制,方便发行更多理财产品、融入更多资金。
只不过,雷,总是要暴的,或早或晚。
今天,我不想过多点评雪松控股躺平,只想针对投资常识,做几点提示。
1,市场利率的预期向下。
目前,超过6个点固定收益的,肯定不靠谱,低于6个点固定收益的,也不一定靠谱。
2,多元化的企业不靠谱,无论规模有多大。
因为,多元化的管理成本是递增的,其真正可能存在的优势,仅有金融优势。
但是,中国不是美国,金融资源的配置,现在是优先于中小微民企的,而不是大型民企;内地也不是香港,金控形式的垄断寡头,在内地是没有土壤的。
所以,如果你现在工作的是一家多元化民企,不论规模有多大,你还是小心为妙。如果你是一个股民,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也尽量远离这类上市公司。
3,债权融资已成为过去时。
债权融资,与之对应的主要是不动产。
现在,楼市时代已经结束,某种程度上,也昭示了债权融资时代的结束。
而与债权融资进入黄昏期相对应的,则是股权融资朝阳升起,股权融资对应的是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所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你都注定无法离开股市,这是时势所致。
只不过,基于股市的制度健全,尤其是个体投资的心态变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必将经过一个迷茫的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