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鞋企成本起底:广州用工成本逼近台湾
李溯婉
作为最早一批从台湾地区转移到珠三角的制鞋商,广州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至今依然选择坚守广州阵营。他的鞋厂现有4000多人,在运动鞋代工厂中算是发展稳定。不过,吴振昌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十八般武艺差不多用尽,对未来如何转型升级开始显得有些迷茫。
用工成本攀升
“例如,生产一双运动鞋,进口10元原材料,一般需要交1元关税,而印度尼西亚进口原材料免关税,而且用工成本也比大陆低。一双鞋在两地仅加工费相差两元,因此,采购商逐渐将部分订单往东南亚转移。全球鞋产品市场需求并没有减少,但从以前高速增长变为微增长,竞争明显加剧。自金融危机之后,大陆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几年间由1000多元上涨到3000~4000元,企业支付员工的社保费用也水涨船高,不断蚕食利润。企业势必要转型升级。”吴振昌说。宝鼎的副总经理王仁国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从2008年开始至今,东莞鞋业形势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年,工人工资又上涨了200元,平均工资达到3200元,随着人工、社保要求提高,一个厂一年增开支两三百万元。
目前,按广州最新调整后的社保来计算,企业承担部分的养老险、工伤险、失业险、医疗险、重大医疗险以及生育险分别为14%、1%、1.2%、8%、0.26%以及0.85%,总计为25.31%。广州最低工资标准虽为1550元,但依广州投保规定最低投保缴费标准,公司支付是从694.74元起跳。在广州按2745元的工资计算,加上5%住房公积金,相当公司为员工社保以及公积金需支付832元费用。吴振昌告诉本报记者,这相当于在台湾的公司为一个收入大约人民币6000元薪资的员工所支付的社保等费用,台湾企业替员工及家属交的社保占11.77%,此外公司需要拿出最少2%作为公司退休准备金,但社保总体加起来占比还是比大陆低很多。珠三角熟练工人月薪一般在3000~4000元,企业要掏759~1012元为员工支付社保,加上公积金,比柬埔寨的工人甚至越南工人的薪水还高。“现在广州用工成本已逼近台湾地区。不过,台湾制鞋业基本已转移走,一旦产业转移,要回迁难度极大,台商纷纷将鞋厂迁移到东南亚。目前,珠三角用工成本大约是600~650美元,印度尼西亚大约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则更便宜,大约100美元。”吴振昌说。
近年来,由于成本上涨过快,不仅是中小企业,连一些大型外销企业和内销品牌鞋企都逃脱不了利润下滑的命运。记者查阅全球最大运动鞋制造商台湾宝成集团(9904.TW)财报发现,其重要子公司裕元工业(00551.HK)因工资成本持续上扬,以及对于制鞋业务所进行的产能迁移及调整等方面影响,2013年净利率仅为4.5%,下滑到鞋业约定俗成的5%这条正常临界线以下,比2012年的5.8%有所减少。2014年,裕元工业自结合并营收为80.14亿美元,较2013年的75.82亿美元增长5.7%。不过,由于与员工在“五险一金”上产生纠纷导致去年4月发生大规模停工,裕元工业去年第二季度决定就其中国厂区员工之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作增额提拨及调整,以致2014年前三季合并营业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合并营业净利因而较上年前三季减少12.22亿元新台币,为53.60亿元新台币。
吴振昌谈到,用工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的下滑,势必会倒逼鞋企转移升级。上世纪90年代大量涌入大陆的台资鞋业,普遍面临设备更新换代,这需要大量投资,涉及到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企业往往会考虑到找一个更有成本优势的新地方来完成转型升级,通过往东南亚或内地转移来保持订单稳定增长。况且不少台商都已上年纪,他们的儿辈往往不太愿意从事投资高、回报率低的制鞋业,这是近几年珠三角不少台资鞋企缩小规模或关闭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