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1宗土地集中成交450亿元
9月28日,深圳22宗宅地在土地房产交易大厦进行集中出让,成交21宗,1流拍,共吸金约450亿元。本次出让的总土地面积约83.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9.92万平方米,推地力度之大刷新历史记录。
本轮土拍中,央企和国企成最大赢家。18家报名企业中有11家为央企和国企,其中保利置业拿下3宗地块,中海地产斥资127亿豪夺4宗土地,华润置地、深圳地铁集团、金地集团、天健地产、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深汕城投等各有所获。
“本次拍地中,财务相对稳健的国企和央企更为积极。此类企业有一定的资金优势,看好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提高资金审核的背景下逆势拿地。”9月28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深圳市场具有独特性,其热度并不能复制到其它城市,接下来部分城市仍有可能会出现土拍遇冷情况。
多家房企激烈抢地
无论是成交宗数还是竞拍金额,深圳第二轮集中供地都取得可观成绩。深圳22宗地中,除松岗A407-1020地块流拍之外,其余21宗地都获得成交,达到最高限制地价的地块有18宗,底价成交地块为3宗。
其中,南山区西丽街道自持地块因达到最高地价限制和最高竞配面积限制而转入摇号环节,摇号结果将于9月29日公布。
长久以来,深圳土地市场供货紧缺,每次土拍都能掀起抢地潮。第二轮集中供地现场,多家房企积极举牌,现场多次处于胶着对垒状态。
以前海桂湾片区地块T201-0157为例,该地块吸引了华发股份、中海、华润置地、天健地产等企业竞逐,拍地过程持续45分钟。
第一轮报价时,天健地产抢先报价45.58亿元,此后华润置地应价46.68亿元。在经历两轮举牌后,中海加入赛事,与天健地产共计进行18轮举牌。最终,天健地产以52.41亿元、配建2.8万平方米公建面积摘得地块。
而在此后的多宗土地竞拍中,中海、华润置地、保利置业等企业均表现积极,多次突破最高限价标准,进入竞公建面积阶段。
对想进入深圳的房企而言,公开拿地是最快布局市场的路径,亦是补仓的最佳时机。
以中海为例,2020年中海年报显示,去年全年中海在深圳的竣工面积仅为3.2万平方米,在各个城市中垫底。主要在建仅有中海阳光橡树园、中海光明项目、龙华项目等3个项目。
张波表示,本次拍地下调土地溢价上限,给予房企更多盈利空间,房地联动利好房企,因此房企表现积极。此外,深圳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紧张,近年来,深圳住宅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市场出现“打新热”“日光盘”等现象。第二轮集中供地,深圳大力度推地,有利于增加供应,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稳健型企业占优势
在土拍之前,深圳紧急出台新政,严查房企拿地资金来源。9月2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房用地土地购置资金来源核查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核查深圳市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挂出让土地购置资金,违规企业将禁拍1年。
“这次土拍规则和之前的都不一样,要求变化太多,审核也很严,我们暂时保持观望。”9月28日,一名未报名拍地却到现场围观的房企投拓人士说,该企业在深圳的投拓重心为城市更新,本次前来观摩学习,寻找未来与欲进深企业的合作机会。
对激进型企业而言,严查资金来源无异于提高门槛;而对稳健型企业而言,审核从严则是机会。
本次报名参拍企业中,有多家央企和国企。其中,中海共报名18宗土地、保利置业报名13宗、华发股份报名12宗。
在本轮集中供地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修改供地规则。
此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参与本批次用地竞买最多可竞得3宗用地(含联合竞买)。
9月7日,该规定改为,同一企业参与本批次用地竞买最多可竞得3宗用地(含联合竞买)。
对比可知,此前要求同一企业不得通过“马甲”拿地,拍地前夕取消了该项要求。在拍地现场,保利置业旗下惠州市保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拿地达3宗而被收回号码牌,而中海则因注册多个公司拿地,成功拿到4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