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数十万重庆开县农民工返乡创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12-30 11:10:03
  他承包了开县橡塑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在企业整体改制时,他和志同道合的下海青年杨勇一起,买下整个公司,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成立了勇华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激越的年代,产生出激越的梦想。位居西南的开县则为他们的梦想提供了孵化的温床。“在老家,人脉、政策都有一定优势,比如有三峡后期产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其中一些政策在沿海地区是无法享受的,土地价格也更低,”肖华说,“这让我们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是自己做。” 肖华说,每年12月6日至次年1月6日,邀请销售商来公司开会,将来年需要的品种和数量确定下来,支付定金后,公司按计划生产,“经营风险也不大。”
  公司早已站稳脚跟,有了好口碑。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在这个长尾市场里,每双鞋带来的利润很低,但积少成多,仍能累加出极其可观的数额。
  几年发展下来,公司日渐壮大,现有资产1.0157亿元,去年生产了800多万双鞋,其中,大约8%被出售到西亚和东南亚国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纳税200多万元。
  更大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公司现有员工686人,在农闲时的用工最高峰期间,有1029名工人在这里挣钱,其中以“4050”妇女为主。
  在开县,在鞋厂工作所得到的薪酬,足以让他们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还能兼顾家庭。
  水里养的除了鱼,还有谋求上市的梦想
  40岁的开县人曾汉宇,已跻身于重庆水产行业的最前沿方阵。
  1997年,出生于厚坝镇大坝村8组的他从合川水产学校淡水鱼专业毕业后,去师兄创办的通威集团打工。懂技术、头脑活络的他进步神速,很年轻就成为片区经理。这位当时业界的风云人物,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当绝大多数人只能骑自行车时,这个农家子弟就开上了汽车。
  他发现,高温天气时,鱼的损耗非常大,侵蚀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如果能减少运输中转,仅仅是节省下来的损耗,就是非常可观的收入。
  “鱼场必须有规模,但也不能太集中,要靠近市场终端,假如有自己的鱼场就好了。”一个念头在曾汉宇心中腾起。
  2009年,开县举办首届乡情会,出台了返乡创业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曾汉宇听到这个好消息返回家乡,注册成立了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他将厚坝镇闲置的3000亩山坪塘进行改造升级,让“死鱼塘”成了“聚宝盆”,还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在湖南,他也有2000亩的养鱼基地。
  “仅靠能吃苦还不够,科学养殖才是王道。”曾汉宇推行轮捕轮放的养鱼模式,每次放养的鱼种、大小、品类都很有讲究,实现了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成品鱼销售。
  2011年,曾汉宇又进行了“水上种蔬菜”的尝试,套养了珍珠蚌,提升了效益。
  2012年,一场大洪水让他的鱼跑光了。渡过难关后,他再一次加强了对基地的改造,去年,他又投入七八百万元进行“小改大”“浅改深”的改造,“往后,还会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喝着茶就能知道鱼是否缺氧”。
  “如今,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也搭建起了营销网络,直接在乡镇二级市场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中心。”曾汉宇说,他在重庆的基地已经形成了年产量近千万斤的规模,去年的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虽然投入大,但利润也不少。”
  “重庆的水产市场有巨大的空间,”踌躇满志的曾汉宇说,重庆的水产品每年的市场总量在50万吨左右,而自产能力不到30万吨。“这是一个直接连结到老百姓的菜篮子的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他的企业吸引了风投的关注,注资额以千万元计。而今,曾汉宇正积极筹备公司上市事宜。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