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等资源大省基层财政艰难 个别市县发不出工资
“我们今年工资降了两成,不过还能正常发放。但是今年以来,我常常听说别的煤企裁员、停薪留职,心里感到很不安。”阳泉某煤炭企业的一位80后员工今年以来日子过得很煎熬。
记者在晋东南一家煤炭企业采访发现,企业周边高档酒店生意冷清,甚至附近小饭馆也生意清淡。一位饭店店主说,以前排着队吃饭,现在到了午饭时间几乎没什么人。煤矿工人收入下降,已经不敢花钱消费了。
在山西一些煤炭资源县,煤企对财政的贡献占到了一半以上。山西119个县市区中,主要产煤县超过80个,八成县级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煤焦行业。一些基层干部说,许多产煤县几乎其他支柱型产业支撑力不强,有的非煤项目也因为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而没有进行下去,县级财政除了煤炭,几乎没有可持续的税源。
山西煤炭企业的困难严重制约很多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事实上,除了山西之外,东北三省等资源大省的基层财政也正在经历“寒冬”。
东北某煤炭大市的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市一煤独大,煤炭一感冒,我们就发烧。最近三年恰逢煤炭行业三期叠加,出现了重大困难。黑龙江四个‘煤城’中,有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非常艰难。”
在能源资源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成为经济、财政下跌的急先锋。以大庆为例,今年1-7月,大庆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7.56%,地方财政收入下降33.72%。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油量价齐降。今年1-7月,原油平均价格为57.4美元/桶,原油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万吨,影响大庆市财政收入9.3亿元,预计全年将减少财政收入20亿元。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冲击,交易量和交易额降幅很大。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财政收入。
“原油量价双降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比较大。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收入下降趋势明显,丝毫没有减弱。”大庆市财政局人士告诉记者。
专家认为,要帮助资源型城市度过财政“寒冬”,必须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步伐。要扭转煤炭生产区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石油城市过度依赖石油的局面,推动企业平稳运行。同时要促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为地方涵养税源。
当然,产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解地方财政近忧,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认为,需通过拓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适度扩大地方政府的置换债券规模等方式补充地方政府的流动性需求。而若要根除时弊,还需要通过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适当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