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元不翼而飞,百亿药业辅仁集团轰然倒塌,河南首富朱文臣成“老赖”
辅仁药业,河南最大的医药集团,左手医药、右手酒业,市值200多亿,可谓医药界神话,一度风头无两。
然而,深陷“分红爆雷”、“涉嫌财务造假”旋涡的辅仁药业,如今似乎正在走向没落。
雪上加霜的是,近日,辅仁集团3亿债券实质性违约,且在此之前其已经有7.76亿债务逾期,再加上股权冻结、诉讼不断。
11月26日,辅仁集团公告称,2018年以来,因流动性极为紧张,部分融资业务未能及时筹措到债券兑付资金,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三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6辅仁药业PPN003”发生实质性违约。
那么,200亿资产前“河南首富”的药业帝国究竟是如何走向败落的?
1
账面资金18亿,6000万分红却爽约
这还得从一笔6000万的分红说起,正是它,让辅仁药业的遮羞布就此被揭开,彻底露出了底裤。也正是它,让辅仁药业18亿不翼而飞。
从昔日的百亿财富神话,到如今深陷债务危机,辅仁药业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今年以来,由于未履行法律义务,辅仁药业被强制执行5次、其创始人朱文臣被强制执行9次,被限制高消费11次。
辅仁集团资金链紧张导致债务违约并非没有征兆,今年7月旗下上市公司辅仁药业发生分红暴雷事件。
2019年7月20日,辅仁药业突然爽约分红。7月19日,辅仁药业公告称因为资金安排原因,无法按照原计划发放现金红利,而三天后本是其分红日。
但是,此前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辅仁药业账面上还有18.16亿元的货币资金余额,几个月后却连6000多万的红利都发不出来?
被上交所接连问询后,才曝出账面现金总额仅剩1.27亿元,其中有1.23亿受限,实际能调配的只有300多万元。根据后来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货币资金只剩下1.34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铁公鸡”辅仁药业上市23年来的第二次分红,其财报审计所是“造假惯犯”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一时间,市场哗然,辅仁药业财务真实性的讨论甚嚣尘上。上交所的问询也接踵而至,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7.76亿债务逾期,股权被冻结
辅仁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药业、酒业为主导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旗下有15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据辅仁集团的可查财务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3月末,辅仁集团总资产235.04亿元,总负债129.34亿元,资产负债率55%。
近几年的财报显示,辅仁药业财务数据呈现出“高存高贷”的特征。2017年至今年一季末,辅仁药业账上都有十几万货币资金,但其短期借款一直在20亿以上高居不下。
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高,也导致辅仁药业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早在8月20日,辅仁药业就自曝已有7.76亿元债务出现逾期。
辅仁药业表示,因前期建设项目资本投入较大,2018年募集配套资金的定向增发融资终止,没能及时补充营运资金;公司2019年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
债务逾期后,辅仁药业股权也被冻结。
截至目前,辅仁药业控股股东辅仁集团持有的2.82亿股公司股份已全部被冻结或轮候冻结,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00%,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5.03%;其中已质押股份6795.14万股,占辅仁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24.06%。
18亿资金“不翼而飞”,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全部股权遭冻结,市值较今年最高点时蒸发达61亿,面临被强制退市风险……随着危机的不断加深,辅仁药业创始人朱文臣也处境不妙。
一方面,朱文臣家族另一核心资产宋河酒业面临停产,大量设备被抵押融资。另一方面,朱文臣身家也从120亿急速缩水到成为“老赖”,2个月之内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超过11次,辉煌不再。
3
前河南首富启示录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在河南鹿邑一带,朱文臣是名人,其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朱文臣于1966年9月生于河南鹿邑,年轻的时候在一家皮鞋厂上班,通过建筑承包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朱文臣率朱氏兄弟创建了河南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程。
两年后,朱文臣开始筹建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即辅仁集团),该公司最终于1997年才正式注册成立。
辅仁成立之初,中国医药行业正面临着90%以上的药品都系仿制的现状,自主研发的大普药尚未被龙头药企们关注。
观察到这一趋势后,朱文臣敲定了辅仁的成长路径,那就是以产品为圆心,以兼并为半径,不断扩展辅仁的商业版图。
2001年,辅仁兼并了河南焦作怀庆堂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这次兼并不仅使辅仁拥有了冻干粉针剂、水针剂两个西药药剂,更使辅仁拥有了西药生产资质。
2006年,朱文臣入主*ST民丰,辅仁药业自此登陆A股,一度成为医药板块的白马股。
2012年,朱文臣更是凭借76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第166位,成为河南首富;第二年,朱文臣蝉联河南首富,家族财富上涨至85亿;
2018胡润百富榜显示,朱文臣的身家达到120亿元;2019年8月,又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057名。
不得不说,朱文臣不同于一般的创业成功者的是,这位首富和河南省前任首富思念系老板李伟相似,在资本运作方面是一把好手。
4
大举并购引起副作用,债来如山倒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
公司业绩和个人财富大幅攀升的背后,朱文臣当初用大举并购打通产业链战略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自2005年起,“辅仁系”通过频繁并购迅速扩大资产。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并购共计耗费资金84亿。
其中,最大的一笔收购是,2015年,辅仁以78亿收购开药集团100%股权,此举可谓“蛇吞象”。随后辅仁药业欲募集配套资金26亿,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资金流动性吃紧的迹象开始显现。

2012-2017年的6年间,辅仁集团总资产从124.57亿元翻倍至235.04亿元,而辅仁药业总资产更是翻了十倍。
然而,看似顺风顺水的背后,是债来如山倒。另一边,“辅仁系”总负债不断被吹大,最终面临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的处境。
从7月以来,其股价已跌去50%,受害股民近3万;9月辅仁药业被ST“戴帽”复牌,股票将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
目前,已有数百名投资者向辅仁药业发起索赔诉讼。

对于动辄“以小搏大”拿下龙头型企业的辅仁而言,在收购 + 研发双重“烧钱”压力之下,流动资金紧张程度是巨大的。
而做创新药是一个投资高、周期长的项目,5年以上的研发时间往往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需要药企具备极强的资本实力以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首富们仿佛不约而同般走向败局,这不是一个随即发生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现象。
一方面,浮躁的环境,让太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偏离了初心,却忘了上市只是加分项和第二选项, 企业经营才是最重要的基本面。
偏离经济规律的路子,走得了一时,走不了一世。要想走得又稳又远,尊重经济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旦有点钱了就很容易飘飘然昏了头,殊不知多数企业就是在疯狂扩张的路上自掘了坟墓,这无疑是毫无忧患意识的表现。
毕竟,披着A股的壳子当保护伞,大肆割韭菜却没人管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债来如山倒的辅仁集团能否走出困境?黔驴技穷的朱文臣能否翻盘?悬。
随着几天前证监会的“决定书”下达,河南前首富朱文臣迎来了他人生中最“狼狈”的时刻——10年内被禁入证券市场。
从富甲一方的“豫商头领”到“老赖”,朱文臣起起落落的命运充满了神秘色彩。
作为河南著名药企辅仁药业和著名酒企宋河酒业的掌门人,他曾是河南横跨医药、白酒两大行业的资本巨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屡次完成“蛇吞象”的收购,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一度让业内拍手称奇。
但是,随着朱文臣被法院列为“老赖”,加上一起“分红式爆雷”的冲击,他身上神秘的伪装逐渐被扒下,人们这才发现,他外表华美的长袍下可能爬满了虱子。
神秘发家史
在老家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朱文臣的名字家喻户晓,许多人都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但奇怪的是,被问起他的发家史,很少有人能说清。
曾有媒体就此问题问过他,他以一句“英雄不问出处”简单带过。在当地流传着的几个版本中,最为主流的说法,是其早年在山西从事石料生意发家。
而朱文臣喜欢将自己事业的起点与1993年成立的河南三维药业联系起来。那是这位“河南药王”进入医药行业的起点。在那之后,他开始了自己在医药领域的征程。
1995年,朱文臣开始筹建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药业)。两年后,辅仁药业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
成立辅仁药业之后,这位医药商人似乎一夜间化身资本大佬。靠着并购,他的商业帝国不断添砖加瓦。
在他操作过的收购案中,有两个备受争议。这两个收购案曾让朱文臣过足了“扮猪吃老虎”的瘾,但也为日后“爆雷”埋下了隐患。
2002年10月,辅仁药业取得了鹿邑当地颇为知名的国有企业宋河酒厂的经营权,随后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宋河酒业。自此开始,朱文臣成了横跨医药、白酒两大股市明星市场的“资本巨鳄”。
2003年,宋河酒业的市场营销额达到了3.2亿元,与辅仁药业并驾齐驱,成了朱文臣手中的王牌。
同年,辅仁药业收购河南开封制药集团(以下简称开封制药),再次引发热议。彼时,辅仁药业还是一个地方性药企,而开封制药的祖上却“阔过”。
开封制药的前身是个国企,名叫开封制药厂,成立于1945年5月。上世纪50年代,开封制药厂是全国仅有的4家能生产疫苗的药厂之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亲自去工厂为工人们上过课。1995年,开封制药成为卫生部最早批准生产头孢原料的企业。
2000年,开封制药改革,当时“国民饮料”健力宝的总裁张海曾提出以9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但最终,开封制药以5000万元的价格落到了朱文臣手中。
朱文臣能以这样的低价拿下开封制药,曾让无数人浮想联翩,其中的奥秘,至今无人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之后,辅仁药业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18亿现金“不翼而飞”
直到2017年之前,朱文臣与他的“辅仁帝国”都顺风顺水,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2006年,辅仁药业借壳ST民丰上市,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药企。与此同时,宋河酒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2006年,宋河酒业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8亿元,比刚收购时增长了将近6倍。
2012年,朱文臣身家76亿元,首次夺得河南首富桂冠。2013年,他身家85亿元,再次蝉联河南首富。
但到2017年,朱文臣辅仁帝国的一角开始坍塌。那一年,朱文臣换掉了有“酒界木兰”之称的前宋河酒业负责人王祎杨,并让自己的两个亲戚接替。这让他陷入了“任人唯亲”的争议。
王祎杨
而彼时的宋河酒业,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销售额屡创新高的“香饽饽”。据郑州宋河酒业某系列产品大区代理商表示,宋河酒业的产品线十分复杂,畅销的仅有少数几个系列。
这样的状况似乎不是没有缘由。为了不影响现金流,企业大规模的收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借债。在朱文臣疯狂“买买买”的过程里,旗下企业也无数次被拿出来抵押、融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宋河酒业涉诉422起,到期的抵押借款共有12笔,待偿金额约19.715亿元。
2019年,因宋河酒业欠款2865万元未归还,朱文臣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9次,最终于7月12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本以为宋河酒业的江河日下会成为朱文臣的最大危机,但祸不单行,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
2019年,辅仁药业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13.69亿元,同比增长1.02%,账上还躺着18.16亿元的现金。很快,朱文臣宣布了一项决定——分红。2019年7月16日,辅仁药业发布《2018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宣布了按每10股1元的红利派发方案,预计将发放红利6200余万元。
此前辅仁药业上市13年从未分红,而朱文臣也被叫作“铁公鸡”。这次“拔毛”,不禁引得股民欢呼雀跃。
不过大家并没有高兴太久。在发布公告仅3天后,朱文臣忽然又莫名其妙地宣布了一条“噩耗”:公司账上仅有337.87万元,分红取消。
3天之内,18亿现金“不翼而飞”。这一分红式“爆雷”引得市场上一片哗然,也惊动了证监会。许多人开始怀疑,辅仁药业业绩和年报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
此时,人们又想起了2015至2016年间那成堆的针对朱文臣的举报信。
一个月内129封举报信
时间拨回到2015年5月19日。那晚,河南鹿邑县警方将一位名叫邱云樵的男子从上海家中带走。几天前,朱文臣向警方举报称邱云樵私吞了800万元“好处费”。
邱云樵是朱文臣的老下属,创业时就追随他,一直在集团内部做到了上海辅仁实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
丈夫被抓,让邱云樵的妻子武娇娇陷入崩溃。据她介绍,此前她们家与朱文臣一家的关系相当不错。多年前,朱文臣危难之时,邱云樵的亲属对他有救命之恩。朱文臣的女儿们经上海转机时,也都是邱云樵亲自接待。除此之外,在当年宋河酒业经营权的收购当中,邱云樵也是关键人物。最重要的是,那所谓的800万“好处费”,也是“合法所得的抽成,且提前跟朱文臣说过”。
自觉冤枉的武娇娇,自此走上了“举报朱文臣”之路。她曾在一个月内向有关部门投递了129封举报信。2015年至2016年,她还在网络上也公开发表过多封举报信。
举报信截图
这些举报信列举了朱文臣许多未经证实的罪行。比如超生、与某女子保持非法同居关系、贿赂政府官员、在境外洗钱等等问题。
在这些被举报的问题中,有一条在今天看来格外引人注意:“通过虚构项目和虚假账务处理,将骗取的贷款转移据为己有”。
当时,举报信上的内容并未被警方坐实,邱云樵后来也被判了刑。但是在2020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明确提到:“辅仁药业重大资产重组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以及在多个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
朱文臣
随着朱文臣被证监会疯狂“打脸”,且被严厉处罚,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雷”被爆出谁也不知道。
这位河南前首富的“神秘致富经”中,到底几分真切几分虚幻,也许离真相大白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