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能源矿产

中国铁矿石进口60%来自澳大利亚,约20%来自巴西

来源:华商韬略 吴苏  发布时间:2020-10-17 12:20:25

中国的“卡脖子”问题,你很可能会想到芯片,想到华为,但不会想到,铁矿石也有可能成为“卡脖子”的利器。

这里的铁矿石,特指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而澳大利亚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就是中国。

近日,据《澳洲财经见闻》报道,2019-2020年期间,澳大利亚对华的铁矿石占其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7%,并借此从中国市场赚走1020亿澳元(约合4891亿元人民币),交易额创下新高。

也就是说,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最大的“金主”。

事实上,不只是铁矿石,还包括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等,中国都是最大进口国。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货值仍然达到6007亿元,每天进口货值约22亿元。

澳大利亚疯狂赚钱,双方贸易关系紧密,真的会发生“卡脖子”这种事情?

首先得说,近十几年来,和中国贸易摩擦最多的,正是澳大利亚。

此前,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因为需求旺盛,再加上铁矿石公司雇佣的澳籍华人胡士泰深谙如何与中国人做生意,更掌握不少关键数据,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中国钢企因铁矿石价格上涨等原因多支出约7000多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要知道,这7000多亿元,只是涨价多支出的,约为合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之多,也相当于当时澳大利亚GDP的10%。

澳大利亚下狠手提价,双方只得谈判,见招拆招,闪转腾挪,最后,胡士泰也被中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而入狱

胡士泰曾是中国钢铁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关键人物,因此,彼时的“胡士泰案”可谓震惊业界。

胡士泰曾在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开始在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哈默斯利铁矿工作,随后因为力拓收购哈默斯利铁矿后,胡士泰成为力拓公司的得力干将,因而与国内各大钢厂及矿石贸易商都比较熟悉。

很多钢铁企业人士都说,胡士泰在中国钢铁行业“非常吃得开”,和钢铁行业的很多重量级人物都有良好的私交。

但更重要的是,胡士泰案直接关系到中国与世界三大矿山的谈判。

国内钢铁业蓬勃发展,进口优质铁矿需求量巨大,世界三大矿山也将中国视为肥肉。无奈因为胡士泰的手段,违法获取商业信息,国外三家钢铁巨头尤其是力拓集团,将中国大大小小钢企的绝密数据尽收眼底,谈判名存实亡,接二连三谈判失败后,中国不得不承受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疯涨的现实。

有数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三大矿山接连抬高铁矿石价格,中国政府则白白付出7000亿的损失。

胡士泰也靠着自己的手段挣着黑心钱,加在一起竟高达646万余元。

最后东窗事发,经查明,胡士泰于2003年至2009年,利用职务便利,多次索取或收受钱款,锒铛入狱。

胡士泰事件背后,折射出彼时铁矿石行业受制于人的局面。

虽然如今中国相关企业日益强大,但围绕铁矿石的摩擦却从没停歇,而且,还有媒体“趁势点火”。远的不说,就在上个月,美媒刊登文章,称澳大利亚可以把铁矿石用作“攻击工具”,通过“限制铁矿石出口”的方式来针对中国经济。

这并非媒体的一厢情愿,而是呼应着澳大利亚的某种情绪。此前,澳大利亚国内有人发表“中国极度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说法,亿万富豪帕尔默甚至说:“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供应,中国经济就将崩溃。”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只想赚钱,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这就如同澳洲大陆开发之时,华人劳工也参与其中,却遭遇严重不公,苦活累活干得最多最好,收入待遇倒最差,甚至有性命之忧。

另外,还有人认为澳大利亚患上了“中国焦虑症”,一边从中国赚钱,一边又担心“过于依赖中国”,于是,揽财之余,“使小动作”、“波脏水”连环上演。

“中国焦虑症”等相关因素,是否会推动“铁矿石卡脖子”成为现实?或许前景没那么悲观。

首先,在澳大利亚方面,挑事的大多是政客,企业还是着眼于经济利益。比如,澳洲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就继续看好中澳铁矿石贸易。

因而,盖恩斯表示:澳大利亚的成功是建立在强大的伙伴关系之上的,因此必须与中国等市场保持良好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而中国方面,中国工业新闻网刊发文章称,当前我国铁矿石来源中60%来自澳大利亚,约20%来自巴西,同时在努力寻求多样化铁矿石来源,包括提升国产铁矿石的采购比例,以控制供应风险和价格波动。

不难看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贸易,以及相关摩擦时有发生,但整体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基本盘”。如何持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掌握主动权,维护中国企业的核心利益才是防止“铁矿石卡脖子”的必由之路。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