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为超3千万“摊主”提供700亿元专项资金
5月下旬的杭州,气温频繁冲破30摄氏度,夜市最好的时节来了。每天傍晚5点以后,杭州吴山夜市,两百多米长的街道、400余摊主开始亮灯“接客”。
这些摊主们或许不会想到,他们赖以生存多年的“两平米”生意,会在最近一周得到史无前例的关注:上至今年的全国两会,下至街头巷口,人们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地摊经济”。
最先将话题摆上台面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她建议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特别表扬: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这个西部城市是成都。现在它又推出了“地摊管理”的升级版,涉及摊位清洁责任、群众投诉处置等常态化管理规则。
记者从支付宝处获悉,最近一个月来,成都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在支付宝里开通收钱码,用于做小本生意。此外,在消费券带动下,近两周成都已有23万小店的收入超过去年同期,逆风翻盘。
5月29日,阿里1688也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700亿专项资金。
处在中国经济最末端的小店小摊,也是最早复工复产的商业主体。网商银行一份报告显示,全国1亿小店撑起3亿就业,他们坚韧、守信,贷款小店中99%按时还款。
“摆地摊”这个本来看上去“不太入流”的行当,在2020年的这个春夏之交,对更多人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今天,我想说说三个摆摊人。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亲、姐姐和我都在摆摊”
海盐人全英,今年56岁,摆摊经历在1992年到1995年。
因为生孩子,全英从织布厂辞职成为全职妈妈,但等孩子长到4岁,她决定去摆摊赚钱。
第一次进货,全英和弟妹、表妹三人从嘉兴火车站去了义乌,每人拉回来两百块钱货,卖了几天,扣去几十块路费、住宿费,赚了大约四五十块钱。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在织布厂工作时,全英一个月的收入也仅100多块。
小赚一笔之后,这个全职妈妈开始了近4年的摆摊生活。最初不知道去哪进货,每回都得坐火车去义乌,时间长成本高,后来不去了,改骑自行车去嘉兴周边的工厂拿货,当时流行冬天带领套,有时候摆摊一两个小时就能卖掉五六十个。
除了全英,那会一起摆地摊的还有她的父亲、姐姐等,几个家庭近半甚至全部收入来自于摆摊。
二十多年前,地摊收入解决了很多人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这些“最小的创业单元”让全国城乡都出现了“大众创业”的局面。而如今遍布中国的无数专业市场,最初的雏形也是越来越集聚的摆摊一族。
现在回想起来,全英感慨自己的拼劲:有时候一天都骑车在路上,不是在拿货的路上,就是在找摊位的路上。
“我91岁了,卖花补贴家用”
和全英流动卖货不同, 91岁的“网红”卖花婆婆固定摆摊20年。她的摊位在杭州武林银泰门口,20年来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婆婆佝偻着背。起先,她还会卖自己纳的鞋底,后来都是批发市场进来的手工小挂件。有意思的是,卖花婆婆成了武林银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甚至有很多年轻人会来找婆婆买白玉兰花。
这得感谢时髦“正规”的武林银泰,它从没“拒绝”过这位“不正规”的摆摊婆婆。每年的三四月份,商场里时不时飘出来的浓烈香水味,混合着摊位上清新的白玉兰花香,两种不同时代的商业形态,毫无违和感地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着。
大部分时候,卖花婆婆仍然会准时出现摆摊做生意。婆婆说,自己没有儿女,靠卖花补贴家用。
“我是新摊主,生意很不错”
第三位摊主是江西小伙小孙。一个月前他刚在杭州吴山夜市租了摊位,卖手机贴膜。
小孙的摆摊生意做得跟全英、卖花婆婆都不同,他不用自己跑去工厂、批发市场进货,所有的手机贴膜都从1688上进货。
在吴山夜市,蕾丝内裤和手机贴膜是常年称霸夜市的流量冠军,周末的晚上甚至能卖掉近千张手机贴膜。小孙的竞争者有二三十个,其中不乏在夜市扎根10多年的老摊主。
但小孙并不怯场,新手有新手的活法。和夜市其他手机贴膜摊主不同,小孙主打的手机贴膜是用一种名为“爆闪钻剪裁膜”的技术,借助专用的贴膜设备能为不同的手机量身定制手机壳。逛夜市的年轻人很为此买账,隔壁摊位的老板还特意过来请教。
“那些小摊似乎并未影响第五大道的全球品位”
疫情之下,“地摊经济”成了很多人的新出路。
相关统计显示,今年1到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尽管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疫情对经济、就业的影响仍在延续。
地摊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同时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位专家谈到,他曾在杭州城西银泰外碰到两位摊主,一位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靠卖糖炒栗子养活全家;一位是银泰的店员,下班后摆摊给孩子挣奶粉钱。他想到十多年前在纽约第五大道上也看到过手推车等小摊,有感而发“人生多样,商业百态,那些小摊似乎并未影响纽约第五大道的全球品位。”
但摆摊不易,像全英、卖花婆婆一样的人众多。如何让地摊人都能像小孙一样卖得好卖得爆?
5月29日,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开辟地摊进货专区,组织各地优质产业带工厂货进驻专区,让摊主能高效、低价进货。
解决进货难是一方面,进什么货是另一个难题。据1688介绍,专区会加入大数据服务功能,告诉摊主们“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小区”哪些货最受欢迎,让摆摊进货更有针对性、卖货更有保障。
数据显示,国内96%的摊主资金缺口在10万元以上。1688在“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中提到,将为全国“摊主”提供700亿元的免息赊购服务,支持摊主在1688赊账进货,摊主们的支付宝收款码每进账一笔,就能提高5元的授信额度,个人可赊购的最高额度可达200万元。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指出,摆地摊的人都是最小的创业者,而要让“地摊经济”加入经济社会发展“正规军”,进货、资金、经营三大难题考验着摊主和城市管理者。
据1688数据,目前“地摊经济”最热品类为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个护家清、玩具等,相关品类买家数前三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
在城市管理日趋成熟的当下,吆喝声和烟火气总能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这中间,1688、支付宝这样的数字经济平台将助上一臂之力。
编辑 徐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