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展记实
2010年6月,新郑机场,60岁的郭台铭抱着刚刚3岁的小女儿走了出了他的湾流公务机舷梯,在烈日下等候的河南省及郑州市政府高官迎上去寒暄。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半年后的11月30日,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索菲特国际饭店再次会见郭台铭。会见快结束时,河南方面的领导说:今天我还有很多话要讲,昨天请你吃烩面,今天中午宴请你。
郭台铭随即答道,我们还是想吃那个卤肉火烧,越简单越好,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听听河南“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远景,给我们扫盲。
彼时,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内迁的消息已经落定,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已成功投产,双方再次会面自然宾主尽欢,一团和气。
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在风轻云淡的新闻报道背后,上演了怎样的“血雨腥风”。
富士康与郑州的相互成就
富士康员工从保税区门口出来 来源:纽约时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沿海制造业,富士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接连遭遇订单缩水、工人涨薪等窘境。2010年开始,连跳事件再次把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遭遇至暗时刻的郭台铭终于拍板把生产基地迁往内地。
在东南沿海焦头烂额的富士康瞬间成了内地各城市争抢的香饽饽,四川成都、山西太原、湖北武汉、河北廊坊以及重庆、天津等城市纷纷加入到争抢富士康的大潮中。另外,还有一个不起眼的郑州。
当时,这些城市要么有富士康生产线,要么靠近海港,要么劳动力成本低廉。相比之下,郑州实在没什么好牌,它首先能拿出的,就是诚意。
早在2007年左右,郑州就成立了市长亲任组长的“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但是无奈“苦恋”多年未果。这次富士康内迁的消息传来,郑州再次燃起“备胎转正”的希望。
从6月份开始,河南以及郑州的高规格代表团密集前往深圳。根据后续的披露,当时“郑州市政府去了六七十名官员,与富士康进行分组谈判,市政府主要领导甚至在深圳直接蹲点,现场协调和参与双方的具体谈判。”
6月29日,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的合作协议,在深圳富士康园区初步达成。7月5日,双方合作的正式协议签订。苦恋多年的郑州终于击败其它竞争对手,和富士康“修成正果”。但不要忘了,郭台铭是个高明的商人。所谓“在商言商”,如果看不到丰厚的利益,他是不会松口的。
对于富士康落户郑州开出的价码,当时的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以及富士康方面都三缄其口,甚至连谈判和工地建设都是全程低调,以至于2010年8月2日工厂建成投产的消息爆出后,很多人大呼意外。而根据之后陆续公布的消息来看,引进富士康,郑州确实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富士康施工工地 来源:大河报
设立综合保税区;富士康投产前5年,郑州政府免去企业税和增值税;接下来5年,税收减半;员工可以少交社保及其它费用,每年累计减轻成本可达1亿美元;政府以每年每亩1200元的价格租用原有10个自然村,共约8000人口的土地转让给富士康科技园;为富士康提供2.5亿美元……这样的价码让富士康没理由拒绝。
在6月底初步协议成功签订后,郑州工厂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工程施工期间,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领导频频视察。开工15天后,工程如期完工。
在11月30日和河南的领导会面时,郭台铭还说,“河南的行政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官员做事速度、决策品质和认真负责、做事清廉的作风让我们钦佩。”
此言不虚,至少是在富士康的事情上是这样的。而事实很快证明,郑州市政府“赌”对了。
数据来源:郑州市统计局 制图:搜狐城市
富士康落户郑州一年后,5.25万名员工入驻园区,其中约8成员工是河南籍。2011年郑州出口额猛增178.8%,此后更是不断上涨。
在富士康厂区落成后的第二年,郑州的产业结构一改重工业占比较大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高速增加。
2013年,河南进出口额也一跃成为中部六省之首;2016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排名第10位,也是河南省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如今,郑州富士康生产线超90条,若全力运转,每天能生产50万部iPhone。郑州制造的iPhone占到了全球产量的5成,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城”。
……
而事实上,郑州如此“不择手段”拉来富士康只是其逆袭之路上走的险棋之一。它从担负起省会重任时的后进生到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说每一步都踩到了经济发展的节奏上。
因铁路而兴的城市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的古都有很多,而轩辕黄帝出生地郑州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出道即巅峰的郑州却在今后5000年的发展史上逐渐失去了存在感,常年被盛世之都洛阳、开封压制,处在河南古都鄙视链的低端。到了1948年被解放时,郑州还只是郑县。
那么,命运的天平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偏向郑州的呢?
地图来源:Google earth 地图编辑:搜狐城市
中原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而黄河的变化又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命运。
从现在的地图看,黄河沿岸洛阳、郑州、开封三城与黄河的距离相近,且郑州“天下之中”的位置更加明显。但实际上,这是黄河经过多次改道后的结果。在未南侵之前,黄河在流过洛阳,流经郑州之前便向东北奔向濮阳。
由于距离黄河更近,加上处于中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的辖制位置,洛阳在周朝时便成为中央政权的都城,到了唐朝以东都达到鼎盛。
随着唐的衰落和中国东南部的逐渐崛起,和东南部距离更近成为了开封的优势。加上其自身“四水贯都”,水系发达,可作转运之用,开封在宋时成为中央王朝的都城并达到极盛。此后数百年,即使宋朝消失,开封大部分时候都作为河南的省会存在。
但是,随着黄河的不断泛滥,黄河泥沙也把开封附近肥沃的平原农地盐碱化。清朝时,开封到了“昔之饶腴裕,咸化碱卤”的地步,莫说作为全国首都,作为一省省会都相当艰难。而近代火车的开通,彻底把开封的运势拉到了郑州。
清朝末期和民国年间,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于郑州,让郑州一下成为了河南的绝对交通中心、地理中心。于是,解放之后河南省省会短暂定于开封6年后,于1954年迁往郑州,郑州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因铁路成为省会的郑州,又因铁路之便积累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桶金。
早在1918年,郑州就因“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被穆藕初选定为豫丰纱厂驻地。纱厂建成后,生产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纱厂开工不到一年,郑州成为战场,豫丰纱厂随即陷入困境被迫拆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国营郑州棉纺织厂在原郑州豫丰纱厂的旧址上改建成立。195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全国财经会议,确定了在京广线沿线及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这4个城市,加上原有的邯郸、咸阳两地,后来被称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郑州三棉厂旧照
之后,国家从全国调来了1万多技工、干部、失业工人,建立纺织院校和配套服务机构,铺设陇海铁路专用线……郑州国棉厂进入狂飙时代。1959年,郑州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建国时的1949年增长460倍,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到1981年,郑州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利润12302.7万元,税金9463万元。那一年,郑州市全行业实现利税33263万元,其中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棉纺织业。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依靠传统体制和商业模式起家的棉纺厂造成了很大冲击。1998年,郑州国棉二厂的破产,拉开郑州国棉厂改制转产的帷幕,棉纺厂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以棉纺织业为支柱的郑州陷入迷茫,如果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州开启不久的逆袭之路可能会就此终结。幸运的是,在陷入低迷之前,郑州做了一件“敢为天下先”的事情。
超前的中原商战
二七纪念塔及附近商圈
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大型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流水线一般的微笑服务、循环播放的巨大广告牌。你能想象这些现代化的服务范式在80年代末的郑州就已经出现,以及当它第一次出现时给人们带来的巨大震撼吗?
1951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郑州市政府将长春桥旧址辟为二七广场,并在广场上修建了二七纪念塔。改革开放后,二七广场及其周边逐渐成为了商业中心。围绕二七塔,分别是亚细亚大厦、天然大厦、商城大厦、郑州华联,稍远处是北京华联和郑州百货大楼。
起初,这里一直是华联、西城、人民、德化等四家大型国有商场的天下,彼此各守“一亩三分地”,相安无事。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虽然在破除,但是在改革之初,人们的思想还是趋于保守,二七商圈也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989年5月6日。
1989年5月6日,郑州亚细亚商场开业。开业当天,商场保卫人员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只能分期分批往里放人。到下午6点营业大厅被迫提前关闭时,柜台上竟有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掉。这盛况,可比上海首家Costco开业时热闹多了。
造成如此空前盛况的,正是郑州亚细亚商场总经理王遂舟诸多“出格”举动。
亚细亚小姐
郑州亚细亚是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企业,开业之前,王遂舟斥资几十万元在央视做广告。这个现在看起来不大的数额,在当时可是其它商场全年广告费之和。一时间,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广告语为全国人民熟知,“亚细亚少女”的受欢迎程度堪比当下的女团。
除了疯狂的宣传攻势,亚细亚还在全中国第一个设立商场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升国旗。
更让人惊呆的是,当时的亚细亚已经开始“造节”。 商场策划了8月8日父亲节;围绕老人,策划了“金婚节、银婚节、钻石婚节”等节日;围绕儿童,策划了书画活动、钢琴比赛、演讲比赛等。营销手段之先进,令人称奇。
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回忆,亚细亚租用飞机在空中散发有奖销售的券,造成了方圆四五公里的交通大堵塞。
这样还不够,营销大师王遂舟还主动“引战”。1989年9月1日,对手商城大厦试营业第一天,亚细亚进行时装表演、放炮奏乐吸引客流。1990年9月1日,对手华联商厦开业,亚细亚挂出横幅:“热烈祝贺华联商厦隆重开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展宏图”。挑衅意味十足。
这样的举动在和气生财氛围之下和刚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啻于一颗惊雷。自此,二七商圈被彻底激活,郑州成为全中国人心中的商贸圣地。1991年,郑州六大商场总销售额达10亿元,其中五家入选全国零售商业百强。
在发展十多年后,亚细亚等二七商圈的商场从新潮变为陈旧。加上9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的百货商场已呈现饱和状态,郑州的商贸也开始走向平庸,郑州再次面临抉择。
数据来源:郑州统计局 制图:搜狐城市
2003年,郑州市发展战略开始从以着力发展商品贸易转向商品贸易和工业并举发展的策略,这一战略使得第二产业再次焕发新机。从2003年到2007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但是,此时的郑州工业构成中,重工业还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包括水泥等重污染产业,工业的高科技和现代化转型势在必行。2010年,郑州将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开头的一幕。
在此之前,郑东新区也于2003年时就拉开了建设序幕。在完全建成之前,郑东新区戴了好几年“鬼城”的帽子,而如今,郑东新区已经成为郑州的新中心。
郑州的每一次转型都踩在了时代发展的节奏上,可谓追逐风口的“节奏大师”。
郑州的遗憾与野望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截至目前,一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其它8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西安。成为国家城市等级设计中“塔尖”,郑州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但是郑州自己明白,它距离真正的优等生还有一段路要走,“逆袭”还远没完成。
2017年,郑州向全球发出了“史上最强”招贤令,正式公布“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全面加入“抢人大战”。
根据郑州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1日至10月17日,郑州市以人才引进政策户口迁入39854人,其中留学归国10人,博士696人,硕士4898人,本科11636人,大专17610人,中专3823人,职业院校毕业生551人,技能人才630人。比去年同期迁入12159人多27695人,增长228%。
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达1013.6万人,市区常住人口近600万。GDP首次突破万亿,达10143.3亿元。郑州正式步入特大城市之列。
有着巨大野心的郑州一路狂奔,但另一方面,一些长期困扰郑州的痛点成为它的莫大遗憾。
郑州大学
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省至今都没有一所985高校。唯一的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对于庞大的河南人口基数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错失了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河南也曾想过弥补遗憾,无奈创办于郑州的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等学府黄河大学仅存在了5年便不幸夭折。
另外,快速发展的郑州同样没有逃脱房地产迅速崛起,房价飙升的命运。在中国主要城市中,2019年上半年郑州的房地产依赖程度为28.3%,仅次于蚌埠、昆明、三亚、贵阳,居全国第五。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和房地产依赖程度高,无疑给郑州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从成为省会那天起,郑州就背负起了带动一亿河南人一起前进的责任。从“郑县”到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它的逆袭之路还在继续。
文/搜狐城市陈亚辉
资料来源:
【1】 郑州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 维基百科
【2】 揭秘富士康入郑路线图 大河报
【3】 郭台铭谈富士康入豫:我给河南投资环境打"优秀" 中国法院网
【4】 富士康落户郑州幕后 中国经营网
【5】 中国“苹果城” 纽约时报
【6】 从布厂街到棉纺路,细说郑州纺织城风云 郑说
【7】 建国初期河南省省会为何从开封迁到郑州? 地球知识局
【8】 河南省会迁郑始末:大郑州是如何建成的? 环球网
【9】 一场商战 让郑州商业成标杆 大河网
【10】 二十年中原商战:一曲商业变革的“绝响”(图) 搜狐网
【11】 郑州,你到底会有什么下场 真叫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