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市: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厨师之乡
河南长垣,一个很多人可能连名字都会念错的地方,如今却因为一场疫情走入公众视野。
这座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万的豫北小城,去年9月才刚刚从“县”升级为“市”,由河南新乡市代管。但这并未让人们对它留下什么印象,直到今年春节这场全国瞩目的“生死救援”,才让它因“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身份备受关注。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春节“战疫”
“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这句当地流传的玩笑话,足以道出长垣在全国卫材市场的重要地位。
2019年2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授予长垣“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图/长垣视点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对于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需求极大,这在长垣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像雪片一样多,到厂提货的人几乎能站满一条街,口罩出厂一箱就拉走一箱。”河南飘安集团党委书记陈广法说。
口罩需求暴增,也间接说明疫情形势严峻。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河南长垣共42家口罩生产企业陆续复工,工人轮班上岗,机器24小时不停工,企业产量在10余天内增至平时的30倍。即使这样,还是填补不了全国巨大的口罩缺口。而且,随着疫情蔓延,医疗物资日益紧缺,企业生产成本也在持续走高,资金压力变得非常大。
“看似生产量很大,其实利润很薄。大多数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企业不仅不向经销商涨价,而且要求经销商不准向医院涨价。”长垣市医疗器械同业公会会长李明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长垣卫材企业基本是生产一个亏一个。”
长垣工人日夜不停赶制口罩。图/长垣视点
但亏本也要干。正月初四当天,长垣市一位社区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群、党员群、志愿者群里反复动员,号召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去口罩企业工作。同日,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和中原银行在得知长垣卫材生产企业急需高效、低成本融资支持情况后,分别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简化授信及放款流程,3亿元资金当天全部到位。河南省财政系统还专门安排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在河南银保监局支持下,多家金融机构在最短时间内为长垣卫材生产企业授信合计7.68亿元,解决企业保质保量提升产能的后顾之忧。
上下齐心,最大限度保障一线医疗物资供应,这就是长垣各方的战“疫”状态。此次疫情也让不少人认识了这座河南小城,并对其产生了好奇:这个“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土地贫瘠灾害频发,“零资源县”的战略突围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在河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民营经济看“两长”——南长葛,北长垣。但“两长”的资源条件差到什么地步呢?《河南日报》曾这样描述: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土地贫瘠,灾害频发。
长垣市位于河南东北地区,与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长垣资源稀缺,不光“家里没矿”,还正好挨着黄河“豆腐腰”,十年九泛滥。1949年之前,黄河在长垣境内决口多达124次,平均19年一次。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长垣硬是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战略突围之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垣丁栾镇的一些农民就用自家出产的棉花制成棉球,出售给附近村卫生所和校医院,效果还不错。尝到甜头后,他们又制起胶皮塞、医用笔刷等卫材。此后,成千上百的小作坊开始生产原始卫材,市场逐渐繁荣。
上世纪90年代初,长垣把学习目标定为浙江温州,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逐渐把长垣打造成为北方“小温州”。进入21世纪,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下,家庭作坊逐渐被取缔,长垣卫材生产开始走上工业化、规模化道路。
发展至今,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产业已成为长垣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主要分布于北部的丁栾、张三寨、满村、城关、佘家等乡镇。产业规模从2017年约80亿元,增长至2018年突破100亿元。
长垣丁栾镇“十里长街”分布着数百家卫材企业和物流公司。图/大河财立方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目前长垣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平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全国各大医院覆盖率超75%,真正是“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
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
除了“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之外,长垣还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中国烹饪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
长垣自古就有尚厨之风,这个“古”甚至要追溯到夏商时期。
夏朝的第五代君王、中国酿酒业的开山鼻祖杜康晚年就生活在长垣,今日的樊相镇酒寨村,传说即是当年杜康造酒作坊所在地。
后来商汤灭夏,当时的战场鸣条就在长垣县境的西南部。鸣条大战结束后,汤王在鸣条设置了地方官吏,厨师出身的宰相伊尹还把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几个宫廷厨师留在了鸣条。这位伊尹,正是创立了著名的“五味调和”“九沸九变,火之为纪”餐饮理论的厨神,是中华食文化的鼻祖。
中国烹饪博物馆中的伊尹像。图/网络
明清时期,长垣厨师的技术和数量更是达到极致。据长垣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一年,长垣有人口13130户,几乎家家都有在外从厨和学艺之人。清光绪年间,长垣人口30万左右,其中在外做厨师的近25000人。清末更是名厨辈出,光绪帝的御厨王蓬州,慈禧太后的御厨李成文、宣统帝的御厨宋登科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美食做成了风景和园林。图/网络
如今,河南各地的酒店、饭馆,能做出一桌子正宗豫菜的大多也都是长垣厨师。在郑州,烩面的创始人赵荣光、老蔡记的开创者蔡士俊、阿五美食的樊胜武、嵩山饭店的乔增广、郑州烤鸭总店的张春雨等等,都是长垣走出来的名厨。
长垣特色美食“杜记油馔”,被网友誉为“长垣比萨”。
特色美食“炸八块”。传统炸八块是用整鸡,剁成八块油炸而成,现在是用鸡腿,吃的时候蘸上椒盐或者孜然粉。
长垣知名菜“扒广肚”,汤汁白亮,咀嚼时带有独特的软脆,让人食欲大增。
知名素菜“肉丝带底”,鲜嫩的肉丝、清香的土芹、丰富的芥末、浓郁的蒜香、鲜美的汤汁和淡淡的麻酱香,吃起来味道极为独特。
截至2003年,长垣从事烹饪工作的专业厨师多达2.3万人,其中国外有1000余人,遍及46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是“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
一把刷子刷出一个防腐产业,一把锤子敲出一个起重产业
除了医疗耗材和烹饪技术之外,长垣还有两绝,那就是防腐产业和起重机械。
起步最早的是防腐。上世纪60年代初,黄河滩区的苗寨乡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纷纷出去当油漆工。到了70年代,油漆工刷进了防腐领域。
1979年,中国第一个防腐公司——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防腐工程公司成立。第二年,公司在《人民日报》上登出了中国防腐界的第一个业务广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司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日夜值班都忙不过来。
1980年的第一条防腐广告。图/大河网
从此长垣防腐一发不可收。随着“中国昊华长源防腐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字号的防腐企业陆续诞生,长垣的防腐走出亚洲,走向世界。2002年长垣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防腐之乡”,2005年,又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防腐之都”。
如今,长垣占据了中国防腐行业的半壁江山,在“神州”、“鸟巢”、“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秦山核电站”、“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点工程中,都能看到长垣防腐技工的身影。业界对其赞誉极高:长垣防腐让世界永不生锈。
接着,是最重量级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它是在破铜烂铁中打造出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长垣几乎没有矿产、钢铁等重工业,有的就是倒卖破铜烂铁的行当。魏庄镇小伙子韩宪保和韩永章以倒卖废铁、螺丝等边角料起家,后来掂着一杆焊枪出去修“千斤顶”、小型起重机,赚到钱回家乡拉亲带友,扩大创业团队,从家庭修理作坊到修理厂,最后开始造起重机了。
30年后,韩宪保创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韩永章的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成了长垣起重工业的元老。面积仅100平方公里的魏庄镇一下子成为“中国起重第一镇”。
2006年,长垣成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09年又获得了“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的美称。现在,长垣制造的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美和非洲等地。
卫材、烹饪、防腐、起重,手握四张王牌的长垣,终于从曾经穷困潦倒的弹丸之地成为了豫东北的产业强县。2019年9月,长垣市委书记张国伟在“撤县设市”的揭牌仪式上表达了对长垣未来发展的希望:“要葆有时代弄潮儿的创业锐气,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而经此一“疫”,“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命运或许真将迎来更多改变。
资料来源:大河网、豫记、城市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