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进出口

从《美国工厂》看曹德旺的“意识形态”

来源:令狐卿  发布时间:2019-09-22 20:20:09

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早已在中国流传开来,这部最终被奥巴马夫妇购买版权的纪录片自8月在网飞(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译了28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播放。单从艺术成就而言,它被认为是非常有实力竞夺奥斯卡纪录片奖项的候选影片。中国观众对它的关注度和美誉度,也都是空前的。

《美国工厂》海报

9月15日,央视、新京报等媒体接连推出曹德旺的专访,这也是《美国工厂》热销后,片中的中国大老板首度发声。曹德旺坦承对纪录片的看法,总体肯定,认为该部纪录片向美国输送了“中国繁荣是中国人干出来”的价值观,他同时也觉得少部分丑化福耀的镜头,是因为导演不了解情况。

中国人的智慧战胜美国工会?

中国观众初看《美国工厂》时,一个集中的观影感受是“震撼”。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于纪录片的场景设定,将中美两种文化集中在美国工厂中,资本与工会、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等之间的立场对立、文化冲突都给予细致展露。这种影像化的表达,比文字更具体、更有冲击力,这是艺术形式在展示意识形态对立上的优势。

《美国工厂》剧照

在这部纪录片中,曹德旺展露的“霸气”——“工会进来,工厂就不做了”——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曹德旺的言行代表了国人建立在历史屈辱感上的集体理想,那就是:一名中国人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了具备范本意义的中国工厂,并且与代表着美国民主制度的工会机制进行了公开斗争,竟然赢得全面胜利。

在媒体专访中,曹德旺谈的最多的其实不是《美国工厂》——尽管这也是他受访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讲的最多的是用全球眼光来评判中美制造业的竞赛。曹德旺近乎急切地重申这样一种观念:虚拟经济是有害中国的“美丽泡沫”,而制造业为本才能让中国在下一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相较于曹德旺一以贯之地鼓吹制造业的重要性,人们更愿意倾听他如何对付美国人、如何在自己的工厂里瓦解工会的计谋。必须承认的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贸易争端,中国人对于曹德旺在美国本土、西方民主腹地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美国工厂》的矛盾冲突,将曹德旺塑造为解决文化冲突的中国方案。

《美国工厂》很容易在中国观众那里造成一个印象,就是美国衰落论。这种印象确实符合一些人的想象,而印证这个看法的就是“美国工会不行”。确实,曹德旺与美国工会集中在福耀的角力,影片展露了非常多的声音来抨击工会制度的弊端,这种声音在美国常见,但在中国观众那里很新鲜。

《美国工厂》剧照

《美国工厂》给人的感觉是曹德旺以中国人的智慧战胜了美国工会制度。这种解读其实流于简单化了,要知道,在美国法律中,是否成立工会完全取决于工人意志,同样是民主竞争的结果。尽管曹德旺使用了一些“阳谋”,比如利用资方的优势施压工人,但不成立工会的结果,仍旧建立在法律基础上。

曹氏“美国工厂”难以复制

深入《美国工厂》的细节,会有一些比非此即彼更重要的思考。比如,福耀美国工厂的工人最后票决结果是不成立工会。可在之前的角逐中,中方管理层利用优势进行施压的方式,处于灰色地带,是否正是工会的价值所在?而美国工人最终认同票决结果,是否也包含着对工会制度弊端的用脚投票?

曹德旺是精明的商人,其成长背景及发家过程,都在反复证明实用主义的重要性。曹德旺在纪录片大卖之后的对媒体发言,也一再证明两点:其一,他对生产效率的极度追求,不掩饰他是资本主义信徒的这个事实;其二,他对工人福利、劳资平等的重视,对佛家教义的遵守,又证实他执守人本主义朴素信念。

《美国工厂》剧照

换句话说,曹德旺对美国工会制度的批评,以及在实际行动中的抵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追求生产效率的资本家作风,是一种技术方面的抗拒,并不是(至少表面上)出于意识形态的竞夺。他对美国工会的排斥遵循着美国法律的条文,在这个时候,曹德旺作为全球顶级企业家,是以一流资本家的见识超越了国族界限。

当然,人们愿意将曹德旺看作一种典型,来印证舆论中越来越多的唱衰美国的看法。这种理解有偏差,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曹德旺的中国人面庞、兵家进击之道、佛家慈悲情怀等特点,很容易被代入输赢的轮盘中,被视作英雄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这些理解,比《美国工厂》的主旨更宽泛,也更有中国特色。

所以,当曹德旺警告中国企业家,一旦在美国开厂,绝对要警惕工会时,有一个问题就会浮现出来:曹德旺在美国工厂的做法是可以复制的吗?他可以承受关闭工厂造成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元损失,其他人可以吗?他能够放开美国人跟拍四年,并且宽容异议,别人能做到吗?关键是,曹德旺的修行可以轻易推广吗?

只怕很难。曹德旺身上因为智慧、财力等修炼出来的能力,让他在面对不同的政治制度、迥异的生产关系、悬殊极大的文化差异时,在遵守原则与利用弹性时激发出相当大的宽容度,他说自己及工厂没有什么不可以示人,其他中国企业家能做到的只怕少之又少。

曹德旺的“意识形态”

作为《美国工厂》的观众,有各种看法、各种解读当然很正常。纪录片导演是在中立、客观表现,这并不妨碍读者各取所需。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但有一点,当曹德旺以纪录片的“支持者”、“主角”等身份,出来讲述制造业的问题时,他的担忧似乎更应该被听到,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打工者。

曹德旺对制造业全球版图了如指掌,对中美之间未来几十年的竞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超越了“中国威胁论”或“美国衰落论”,而是强调中美在制造业上都有不足,但美国已经采取弥补行动,他大声疾呼中国也要迎头赶上。正如他在美国工厂击退工会势力那样,曹德旺作出如此呼吁时,他仍超越了意识形态,立足的还是生产效率。

当然,现实总是复杂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当曹德旺表示,将继续提高工人与机器人的使用比重,由现在1:10提高更多,这也意味着曹德旺雇佣的人工将会越来越少,而拜服在曹德旺的那些工人阶级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被淘汰的人——一切都是为了高效,曹德旺对美国工会的狙击,也许会让中国工人尝到同样滋味。

《美国工厂》剧照

所以,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来,曹德旺凭什么征服美国,凭什么在美国工厂里打败工会?归根结底,他深谙资本主义的高效率诀窍,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拿来主义,借重一切有利资源,美国法律、中国智慧、车间暗战、资方考核等等,这是人们在替他喝彩时必须清楚了解的,不惜代价追求高效就是曹德旺的“意识形态”。

美国制度通常使美国人觉得他们的国家和自己了不起,这是法国人托克维尔用他的名著告诉后世的。曹德旺则用一名中国企业家的强人做派,指出美国人、美国制度、美国文化中的缺点、缺陷与遗憾,这是他通过美国导演向世界传达的声音。从纪录片的全球传播效果看,曹德旺无疑是成功的宣讲者。

最后再强调的是,曹德旺向媒体袒露对《美国工厂》的评价,如果只看到“中国/中国人很行”这一点,无疑是不够的。人们愿意在曹德旺这里收获自豪感,感谢他长了中国人志气,但曹德旺那种超越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忧患意识才是发自肺腑的实话,他将真话包裹在庆祝胜利的欢呼声中讲出来,也是技巧。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