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资产全球布局
李嘉诚早已将大部分资产撤出中国。
以下是腾讯新闻整理的2013-2017年李嘉诚的撤出布局:
光以上就接近2000亿港元,这些钱都转移去哪里了呢?
根据长江和记实业2017年财报,长和47%的营业收入来自欧洲,11%来自加拿大,12%来自中国香港,仅有9%来自中国内地。
(长江和记实业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创办人为李嘉诚)
原来都转移到欧洲、加拿大和澳洲去了。
这几天挖数收集了很多李嘉诚的数据,深深觉得如果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个人,那么李嘉诚是最适合戴上这顶皇冠的人。
英国
港口
1991年,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收购英国位于萨福克郡的港口Port of Felixstow 75%的权益,该港口是英国最大,欧洲第四大的集装箱港口,每年处理英国四成的集装箱贸易。
1998年,收购英国伦敦的Thamesport港口。
1998年,收购英国埃塞克斯郡的Harwich港口。
至此,李嘉诚家族控制英国超过50%的港口业务。
电力
2010年,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香港电灯和李嘉诚基金会共投入91亿美元购买英国电网,该公司掌握整个英国25%的电力供应。
2010年,长江基建投入2.12亿英镑,收购英国布里斯托的Seabank Power发电厂50%权益。
2019年2月,长江基建预计投入20亿英镑,购买英国的西北电力公司。
如果成功购入西北电力公司,李嘉诚家族将控制英国接近50%的电力供应。
天然气
2005年,长江基建投入24亿英镑,收购英国的北方天然气公司 88% 的权益。
2012年,长江基建投入6.45亿英镑收购英国WWU天然气公司。
2016年,长江基建投入110亿英镑收购英国国家电网天然气业务51%的股权,英国国家电网是英国最大的能源公司,拥有英国8个天然气网络的其中4个。
至此,李嘉诚控制了英国8个天然气网络中的6个,约75%的天然气供应。
自来水
2011年,长江基建投入48亿英镑收购英国自来水公司Norhumbrian Water Group,该公司占据英国5%的供水市场。
据长和集团官网介绍,长江基建还全资持有英国供水公司Cambridge Water,以及Southern Water的4.75%的权益。
通讯
90年代初,和记黄埔集团就在英国推出了Orange品牌的个人通讯服务,2000年左右Orange改名为Three,目前Three是英国四大移动运营商之一。
2015年,和记黄埔以102.5亿英镑买下排行第二的运营商O2。
Three加上O2合并占据英国约50%的通讯服务。
铁路
2015年,李嘉诚投入约38亿美元,购入客运列车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该公司是英国三大铁路租赁公司之一,由此控制了英国约30%的铁路客运服务。
航空
2012年,长江基建购入英国第三繁忙的机场曼切斯特机场50%的股权。
零售
2000年,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集团收购英国SaversHealth连锁店,该公司在英国有超过480家店铺。
2002年,屈臣氏收购英国保健美容零售商Superdrug,该公司是英国最大的两家连锁店之一,拥有超过800家门店。
2005年,屈臣氏收购英国著名香水连锁店MerchantRetail Group。
至此,李嘉诚控制了英国约70%的药妆连锁业务。
酿酒
2019年,李嘉诚以46亿英镑的价格,买下英国第一大酒吧运营商和酿酒商格林王,其在英国拥有超30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
房地产
李嘉诚在英国拥有不计其数的公寓、广场和地块。
比如价值10亿英镑的伦敦瑞银大厦、价值10亿英镑的伦敦东南部Deptford地块等,粗略估计其英国房地产业务的价值在100亿英镑以上。
将以上数据汇总,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额接近1000亿英镑。
李嘉诚之所以大举抄底英国,除了看好英国的复苏之外,据传跟汇丰银行有很大关系。
1979年,李嘉诚买下汇丰手中的和记黄埔,1980年成为汇丰的非执行董事,而后一直担任汇丰董事会副主席长达七年之久,1992年退任。
而汇丰的总部,正是英国的首都伦敦,因此李大举布局英国的背后,可能有继续借力汇丰的考量。
加拿大
石油天然气
80年代,李嘉诚用32亿港币投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52%的股份,如今这家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控制加拿大约50%的石油天然气供应,而李家的股份也在一路增持后上升至70%。
电力
长江基建持有加拿大电力公司TransAlta 49.99% 的股权,该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电力公司之一,拥有超过70家电厂。
铀矿
2016年,李嘉诚以6000万美元投资加拿大最大的铀矿公司NexGen。
2014年,长江基建以近4亿加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机场外泊车业务公司Park'N Fly。
2017年,李出资28.2亿加元收购加拿大最大的暖炉空调供应商Reliance Home Comfort。
再加上各种地产物业,如多伦多希尔顿酒店,温哥华世博会地块等,李嘉诚在加拿大的投资额在300亿加元左右,仅次于英国。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初中开始就在加拿大生活和读书,据称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政商关系,并且李嘉诚和李泽钜两人都是加拿大国籍,抄底加拿大合情合理。
澳大利亚
电力
1999年,长江实业以35亿澳元签下南澳电网公司200年的设施租用协议,占其51%股份。
2000年,收购维多利亚州电力公司Citipower和Powercor。
2017年,长江基建投入73亿澳元收购澳洲最大的电力供应商之一的Duet Group。
至此,李嘉诚控制了澳大利亚三大电力公司共计51%左右的股份。
天然气
2014年,李嘉诚投入近30亿澳元,全资收购澳洲天然气配气商Envestra。
2018年,长和系四大公司欲投入近150亿澳元,联合收购澳洲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运营公司APA Group,可惜最后被拒绝了。
通讯
李嘉诚持有沃达丰澳大利亚50%的股份,该公司是澳洲第三大的电信运营商。
自来水
李嘉诚投资了澳大利亚最大的水务公司之一的Aqua Tower。
2010年,李嘉诚斥资4580万元收购酒品信托基金(Challenger WineTrust),从而成为澳大利亚第2大葡萄园的主人。
2010年,李嘉诚购买了澳洲阿德莱德北部的齐盛盐业,该公司是澳洲最大的盐业生产商。
李嘉诚家族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额在英国、加拿大之后,居于第三位。
除了以上,李嘉诚家族在德国、西班牙、东南亚等地皆有投资,投资标的也都是码头、电力、天然气、地产这些基础设施。
香港-李家的城
李家的城这个梗来自香港学生的一篇作文《李家的城》,原文是: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一个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皆因港人的衣食住行都跟李家有关,引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段话:
香港居民早上起床,要买蔬菜瓜果就到附近的百佳超市,要买生活用品就要去屈臣氏,屈臣氏在亚洲拥有1万家店铺,旗下子公司百佳超市占据香港零售超市份额达70%。
很多港人要将每个月一半的收入用来还长江地产的房贷,港人看电视和听电台用的网络来自李泽楷的电信盈科,家中装的电话网络是和记黄埔的,整个香港岛的供电都来自李家的香港电灯公司。
一图看清李嘉诚家族在香港的业务
来源:香港线报
长和集团在香港开发的物业
来源:香港线报
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有4大上市公司,分别是
1、长和(HK:00001):市值 2637亿港元
2、长实集团(HK:01113):市值 2009亿港元
3、长江基建(HK:01038):市值 1443亿港元
4、电能实业(HK:00006):市值 1132亿港元
(市值数据来自雪球)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在他的个人著作《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中这样讽刺李嘉诚:
李嘉诚可有制造一件营销世界的商品?没有。
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超级市场、电讯公司,全靠和垄断结盟。十分成功,然而他不过是顺市而行,什么行业当红便进入该市场。
马云之类的首富做出了改变社会、造福国人的产品,而李嘉诚之类的首富却是对人民的敲骨吸髓。
知乎大V青锐吴斌曾在一个回答中很好地对比了李嘉诚和马云,以下摘录几段:
评价李嘉诚:
李嘉诚根本不是干实业的,李嘉诚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家,而且是那种和政治、权力有高度联系的投资者。
李嘉诚在香港,凭借和殖民政府的关系,同样做到了垄断,甚至在地产、零售这样的在国内比较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李家在香港同样实现了类垄断状态,这些所有垄断,基本都是和特殊资源相关,而不是依赖科技创新或者运营效率。
李嘉诚的资本运作能力是非常好的,所以才获得“股神”之类的称呼,这个无需质疑。基本行业内人都不会把李嘉诚看成什么实业家,因为他人生一大半时间都在干投资,且业绩辉煌,但并没有在实业经营方面展现出太多超人的地方。
而且,李嘉诚最成功的几次投资,还不是一般的二级市场投资、并购,或者风险投资,而是赌的政治大势。
李嘉诚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潮汕商人,一个纯粹的商人。在自己的商业帝国业务上,他从来没有什么情怀可言,就是要赚钱,要滚大。
评价马云:
每个大版块都是阿里自己从0开始建立和经营的,都不是投资并购而来的,这样的履历完全证明了马云团队的经营能力。
当然马云后来也做了无数股权投资,但这些投资相对都是小额的,都没有成为公司的主力板块,大部分马云甚至都没有亲自参与。
马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借助行政资源,也没有在政治上赌方向,因为他赌的更大,赌的是互联网的浪潮,赌的是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
而他的合作伙伴,也不是港督这样的官员,也不是汇丰银行这样的金融巨头,而是一批VC,以及孙正义、杨致远这样的科技界大佬。
马云是商人,但也是传奇的硅谷式的英雄。
来源:丫丫港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