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岸的洋岸村很安静,可闻鸡鸣狗吠,村边接连的农田里簇拥蒋泉龙的别墅,与周围破旧的农家院比起来,显得格外扎眼,昭示着“稀土大王”昔日荣光。
距离别墅约百米,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稀土及耐火材料生产商之一——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如果不是“稀土概念股”突然爆火,“中国稀土”股价一日翻倍暴涨,资本市场已快要遗忘这位“中国稀土大王”。
▵ 农田里的蒋家别墅,市界拍摄
在中国稀土暴涨过后仍列“仙股”的语境下,“王”的称号只能令蒋泉龙更尴尬。不过在宜兴平民眼中,蒋泉龙出身草莽、白手起家,混成今天这个样子,很走运了。
01
蒋泉龙的“贵人”
宜兴有“中国陶都”之称,以丁蜀镇紫砂壶最为著名,镇上家家户户都做点紫砂壶的生意,但蒋泉龙的造富神话则另辟蹊径。
1952年,蒋泉龙出生于丁蜀镇洋岸村,村民们不记得蒋泉龙小时候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此人将会富甲一方、“获封王号”。20岁时,蒋泉龙只是当地一家耐火材料厂的打工仔。
尽管蒋泉龙只有四年半的读书经历,打工十余年,让他成为耐火材料行业的专家,这一点让她上过大学的妻子钱元英倍感骄傲。
1982年,河南开封第二耐火厂生产告急,请蒋泉龙出任副厂长一职,月薪76块钱。蒋泉龙上任后不负众望,稳住了局面。
蒋泉龙之所以忍心远离家乡,还有一个原因是“爱情”。去开封之前,蒋泉龙已经与钱元英相识相爱。钱元英也是宜兴人,在当地做老师,后去开封职工大学进修。
在开封的第三年,蒋泉龙萌生退意,意图自己开厂单干,甚至拒绝了厂里提供的转仕途待遇。1984年,蒋泉龙带着积攒的3000块工资回到老家,创办了带有集体性质的“红帽子”企业——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如火如荼,蒋泉龙乘着东风赚得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蒋泉龙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打起了稀土的主意。
蒋泉龙曾对媒体表示,在开封工作期间,他多次到江西出差,看到江西稀土行业很火,于是对稀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还了解到,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及生产大国,其储量当时占全世界的80%左右,中国稀土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改革开放前仅有10多家企业。稀土行业可谓一片蓝海。
蒋泉龙从何了解?一位宜兴当地人的说法是,蒋泉龙得到了一位领导的指点,如果没有贵人相助,蒋泉龙可能只是“耐火专家”,而不是“稀土大王”。“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贵人,他挺走运的。”
1987年,蒋泉龙成立宜兴稀土分离厂,翌年又创办宜兴稀土冶炼厂。1994年,蒋泉龙整合耐火厂和稀土厂,创建“新威集团”,声称净资产达到1.3亿元。在中国农民争做“万元户”的80年代,蒋泉龙的身家抵得上一万个万元户。
▵ 宜兴新威稀土公司,市界拍摄
“中国稀土大王”的另一位间接贵人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20世纪70年代,徐光宪关于稀土分离的“串级萃取”的理论已经十分成熟,但迟迟没有得到实践应用。1978年,徐光宪开办“串级萃取”讲习班,旨在向生产端普及新理念,加速稀土分离新技术的落地。蒋泉龙曾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大赞徐光宪的贡献。
最早应用“串级萃取”理论,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是上海跃龙化工厂。此后,稀土行业迅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上海跃龙也是蒋泉龙的“恩人”。
宜兴稀土分离厂成立第二年,恰逢国家推行国有企业对乡镇企业一对一帮困,时任上海跃龙工艺试验组组长的楼吉翔被安排到宜兴新威进行指导,从而与蒋泉龙结识。
蒋泉龙做大稀土事业后,转而挖了恩人的墙角,自此为中国稀土日后爆发业绩造假风波埋下伏笔。
02
稀土第一股
“中国稀土”上市时还叫“宜兴新威”,后来为了方便做生意,蒋泉龙才改了名字。
据当年媒体报道,蒋泉龙把宜兴新威带向资本市场是听从了“一位朋友”的建议。钱元英还透露,当时集团发展遇到资金瓶颈,民营企业在当时要获得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另一篇报道中,蒋泉龙自述选择香港上市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想法,缘于当时民营企业一种无名无分的实际困境。
符合香港上市的条件并不简单,除了业务整合、厘清家族内部企业产权之外,还需要搭建VIE架构,即以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和开曼群岛为桥梁,将境内的资产装入境外注册的壳公司,从而达到上市的目的。
显然,只读过四年半书的蒋泉龙不可能完成这一系列繁复的资本腾挪,更不可能将一个乡镇企业宜兴新威打造成既令投资者陌生而又颇具想象力的“稀土概念股”——中国稀土。
▵ 集团架构,来源:宜兴新威集团招股说明书
幕后推手都有谁?据公开报道,在宜兴新威担任投资总监的应玉明是个关键人物,他曾是光大的前任高管。宜兴新威的身边聚集了包括光大融资、唯高达、安信达等在各自领域里颇有名气的中介机构。
正是这样豪华的"助攻团"将宜兴新威打造成了“稀土概念股”。
1999年,宜兴新威登陆港股。IPO筹资以及此后配售再融资,为中国稀土一共圈得3.7亿港元。上市后,蒋泉龙以超过11亿元的个人身家登上《福布斯》2001年中国内地富豪榜,位列第39。
▵ 蒋泉龙
而实际上,蒋泉龙对资本市场知之甚少,甚至在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钱元英都不知道“壳公司”这个名词。因此中国稀土上市时,媒体称蒋泉龙为“玩转资本魔方的高手”。
2003年,中国稀土遭遇业绩造假危机,蒋泉龙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真是高估了我啊,其实我哪里有这个本事哦。对于上市的事我根本不懂,只是当时有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朋友建议我去香港上市,我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做了。”
蒋泉龙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办实业的人,“其实真正帮我操作的都是我聘请的高手,至于他们是怎么帮我折腾的我也不明白。可能也正是因为我不懂,才能够这样放手让他们去做。”
同年8月15日,对资本市场什么也不懂的蒋泉龙在《江南论坛》上发表署名文章《进军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他在文章中称,“民营企业要进军金融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形成一定规模,基本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二是企业有较佳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三是要选准产品方向,企业的主业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宜兴新威集团能够在香港上市,就是凭借上述三条基本条件。”
还有一个条件,蒋泉龙没有写进去,就是要有“熟悉资本市场的朋友”。
03
“稀土大王”陨落
如果不上市,蒋泉龙只管闷声发大财就行,登陆资本市场后,蒋泉龙和中国稀土的运数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在2002年的年报审计过程中,安永和毕马威两家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先后辞职,年报迟迟不能公布,有说费用问题,也有说是账目太乱,特别是对公司的出口销售项目存在疑虑,市场上关于中国稀土业绩造假的猜测开始出现。
2002年11月,联交所收到一封关于中国稀土的举报信,举报信认为中国稀土在上市时重新包装了三年的财务数据,将销售收入放大了三倍,仅稀土类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虚增超过10亿元,利润掺水约1亿至3亿元。
质疑的依据是中国稀土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1998年的销售额3.078亿元超过了当年全江苏稀土企业销售收入5.84亿元的一半,后者来自江苏稀土办的统计。当时,江苏比较大的稀土企业有七八家,中国稀土的销售量不可能达到这么高。
面对这样的质疑,蒋泉龙先采取否认三连:我没错,稀土办数字错了,全省远不止5.84亿。但也称为少缴纳会费,他上报的产量和销售额低于实际数额。蒋泉龙态度坚决,一口咬死中国稀土的业绩是真实的。
但在接受采访时他又称:“我认为公司上市难免有点水分,比如80%是真的,20%可能有水分,上市后要将这20%的水分甩干,这是正常现象”。
对“虚假业绩”问题,当时任新威集团副总经理的楼吉翔十分笃定,“2000年以后,中国稀土的账务绝对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
楼吉翔曾是上海跃龙安排到宜兴新威帮困的,结果被蒋泉龙重金挖了墙角,并导致导致上海跃龙一批骨干“倒戈”。据说此事对跃龙影响较大,两厂就此结下了梁子。
蒋泉龙愤懑直言,“这都是上海跃龙挑起的事情,举报信就是他们那里发出去的。”
香港证监会介入调查后,最终因证据不明,结束了进一步的查讯。一次没有结果的调查无法证明中国稀土的清白,多数有记忆的投资者心怀芥蒂。
业绩造假风波并未影响中国稀土后来的业绩,2004年到2011年,中国稀土的光景还算不错,除2008年亏损外,期间净利润最少为8000万元,最多时2011年达到4亿元,蒋泉龙的身价也在2013年飙升到103亿元。
尽管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有关部门,呼吁保护国内稀土资源。此后,有关部门开始限制稀土产量,并提高出口关税。由于当时国内发展仍然十分看重GDP数字,具体措施在执行时并不严苛,中国稀土受此影响不大。
2011年是稀土行业的转折点,国家开始对稀土行业的粗放发展进行整顿,重点就是去产能。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稀土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连续亏损7年,累计亏损金额15.8亿港元,营业收入除2018年外,年年滑坡,2017年的营收只有2012年的三成。
▵ 中国稀土近年净利润,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股价也跌个不停歇,跌幅最高超过了90%,从2015年开始,中国稀土躺在了仙股行列,交投状况也比较低迷,如同一潭死水。“中国稀土”的光环只剩下了“中”字头,“中国稀土大王”变成“中国稀土大仙”。
04
蒋氏“炫富”
置业是富人的惯例,外界盛传中国稀土上市后,蒋泉龙在宜兴当地建有一栋奢华的别墅。
根据蒋泉龙的说法,这栋别墅花了200多万元,是宜兴新威作为纳税大户当地政府奖励的,其实蒋泉龙没有把话说清楚。中国稀土爆发业绩造假风波后,当地镇领导曾对媒体说,“当时新威发展的比较好,老是有人来参观学习,我们这种乡下地方又没有旅馆,政府这才在厂区边上划了块地给他们,建造什么的都是新威自己来的。”
▵ 蒋氏别墅,市界拍摄
200多万的一栋别墅,放到现在实在算不上什么奢华,与蒋泉龙在赌桌上的豪气相比,实在九牛一毛。
2017年8月8日,中国稀土发布自愿性公告,蒋泉龙“赌债门”就此实锤。公告显示,执行董事蒋泉龙于2017年8月4日收到一份令状,被申索本金1889.18万新加坡元(约1.08亿港元)及有关利息。
原告Marina Bay Sands Pte.Ltd.称,蒋泉龙为赌场的顾客,双方于2014年7月26日签订贷款协议,赌场向蒋泉龙借出2244万新加坡元(约1.29亿港元)筹码。事后,蒋泉龙偿还了部分款项,至今仍拖欠约1889万新加坡元(约1.08亿港元),赌场要求法庭下令蒋泉龙还款,加上每年12%的利息。
中国稀土董事会认为,“赌债门”是蒋泉龙的私事,与集团无关,集团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不受此影响。
10月4日,中国稀土再发公告,称原告人及蒋泉龙的法律代表已撤销该法律程序,双方已免除及解除彼此与该法律程序有关之不论任何性质之一切诉讼因由、申索、损害赔偿及法律责任。蒋泉龙“赌债门”就此“结案”。
老子嗜赌,儿子好车,且比蒋父更懂烧钱。
2018年,蒋泉龙的儿子蒋鑫晒出的一张结账单,刷新网友对“饭局”的认知——总价40多万,人均超5万。虽然最终买单者并非蒋鑫,但蒋鑫也不差这个钱。
▵ “天价饭局”结账单
据当时媒体报道,蒋鑫是HAC顶级俱乐部成员,有布加迪、帕加尼风之子、帕加尼760RS、劳斯莱斯幻影等近15辆顶级豪车,总价值将近2亿元。
其实蒋泉龙“不懂花钱”。2003年中国稀土爆发业绩造假风波,蒋泉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场风波的罪魁祸首就一个字“钱”,都是这个“钱”字在作祟。
蒋自称,“活到这份上,我追求的不是钱。我其实是个不会也不懂花钱的人,每天我的生活费最多50元,一个月2000元绰绰有余。”后来,蒋泉龙在赌场上懂得了怎么花钱。
蒋氏挥发豪气的同时,中国稀土一直冒着“仙气”。眼下“稀土概念”炙手可热,蒋泉龙却早已退出一线,当年面对业绩造假风波,蒋泉龙尚且诚惶诚恐,称之为“毁灭性的灾难”,后来中国稀土连亏7年,却看不出蒋氏将施何计。
曾经蒋泉龙有过野心。2004年,在第十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上,蒋泉龙感慨邓小平92南巡时的一句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考虑到中国稀土的储量,蒋泉龙提出建立中国“稀土欧佩克”的概念。如今泉龙老矣,无心自救,遑论野心。
蒋泉龙总归是幸运的,一个出身草莽的小人物,成长为叱咤一时的企业家,其命运的转轨纵然离不开自身奋斗,况且他还抓住了历史进程;蒋泉龙也是局限的,尽情享受时代变革红利同时,渐渐失去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他忽视历史进程仍滚滚向前,而幸运不会永远眷顾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