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科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院完成第200次发射 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5-19 20:48:15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从0到200,火箭院见证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迈进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卫星发射现场。郭超凯 摄

  5月17日23时48分,随着一声巨响,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丙遥十六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火箭完成了第200次发射。

  重大宇航任务中担当主力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之一,火箭院在重大宇航发射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地支撑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原总设计师龙乐豪介绍称,火箭院自主研制了12种基础级火箭和4型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发射频率、成功率、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49年间,火箭院共完成200次发射,第一个百次发射历时近41年,第二个百次发射历时8年,助推中国航天完成三个标志性里程碑。

  为适应运载火箭产业化需求,火箭院组织实施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的运载火箭跨型号组批生产工程——“百发工程”,实现了由单件、小批量生产向批量生产,由研制向研制生产并重,由试验型向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火箭年生产能力由5至8发提升到16至20发,研制生产周期由5至6年缩短到2至3年。

  自主创新推动长征火箭更新换代

  2015年9月25日至2016年11月3日,火箭院在不到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三型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的首飞。

  三型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和顺利投入工程应用,不仅大规模提升了中国自主、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还实现了“长征火箭家族”整体更新换代。

  以长征七号火箭为例,该型火箭是中国航天首个采用全数字化手段,利用全三维协同、全三维设计、全三维总装数字仿真试验完成研制的火箭,在全研制流程中没有使用一张纸质图纸。研制团队先后突破12项重大关键技术及96项关键技术。

  目前,“长征火箭家族”备受关注的新成员——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深化论证工作。该型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计达50吨至140吨,将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长征九号火箭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航天科技和工业发展,助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在2030年前迈入世界一流梯队。

  开放共赢打造商业航天新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火箭院依托成熟的矩阵式产品优势,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等多种产品和服务,推出“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3型“太空车”概念以及为用户提供星座组网服务的“太空星网”一站式解决模式。

  据介绍,“太空专车”是根据指定的时间及轨道,提供专属的发射服务,适用于发射从迷你卫星到大卫星的专业用户;“太空顺风车”是根据发射主任务的剩余运载能力,为用户提供在指定时间、指定轨道的发射服务,适用于发射从皮纳卫星到大卫星的各种载荷;“太空班车”可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搭载多颗卫星进行发射,用户可以像乘“班车”一样完成发射任务,适用于发射皮纳卫星、微卫星、迷你卫星,易于被中小用户所接受。

  据悉,火箭院将向市场投放4型商业火箭,发射服务涵盖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将成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完)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