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统计分析

10万亿大湾区规划:将影响楼市、股市

来源:Wind资讯  发布时间:2019-02-19 18:00:36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领公布,迅速引爆了资本市场。

作为投资者,又该如何去了解与认识这个充满投资机遇的热点呢?

八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珠三角九市亮相,国家战略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规划纲要》的目标定位是,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履行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关键点二:2022年、2035年,中长期目标都有

《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即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关键点三:城市定位明确,建设四大中心城市

按照《规划纲要》,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

在城市交通方面,《规划纲要》指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

关键点四:发展制造业,壮大新兴产业

《规划纲要》明确,要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规划纲要》明确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应用。

关键点五:发展以深交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开放创新

《规划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发挥中葡基金总部落户澳门的优势,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服务。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同时,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关键点六:推进大湾区基金、保险产品跨境交易

《规划纲要》明确,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

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规划纲要》还指出,支持香港机构投资者按规定在大湾区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参与投资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完善粤港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共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

关键点七: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打造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同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点八:扩大对外开放,共建大湾区合作发展平台

《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粤港澳加强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支持香港、澳门依法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名义或者其他适当形式,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参加有关国际组织,支持香港在亚投行运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澳门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加入亚投行,支持丝路基金及相关金融机构在香港、澳门设立分支机构。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到底是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2+9”个地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珠三角9座城市(深圳、东莞、惠州、广 州、佛山、肇庆、珠海、中山、江门),实质上是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

(图片来源:腾讯证券)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将以打造世界级商贸金融中心、国际级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性先进智造中心、“一带一路”重要门户枢纽为目标。其不仅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还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对外开放的新门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大带动作用。

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中信建投黄文涛研报认为,大湾区内各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从总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步入全球经济的第一方阵,具有成为世界级湾区的规模条件,完全有能力可以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世界三大湾区同列。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进出口总额、占地面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在GDP总量、人口密度、国际港口、国际机场、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100强大学等方面与世界三大湾区已可等量齐观。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尽管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等方面能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提并论,但经济密度却明显偏低,与世界三大湾区尚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影响力、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环境 品质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一流湾区也仍存在不小差距。

东兴证券策略及商贸零售行业分析师宋劲称,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每轮工业革命必定将诞生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因此,粤港澳当地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类企业是核心观察点。

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比较,中国的三个经济核心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应分别对应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宋劲认为,在国内三大经济区内,珠三角一直作为技术和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并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创新型科技类企业。极高的财富集聚效应、富人区的打造、对高附加值技术产业的扶持下,旧金山湾区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备较强借鉴作用。

对标旧金山湾区,则在土地资源上,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实现再分配,即核心地区如深港产业扩散、惠州与东莞实现新兴产业承接,以及珠海澳门等地的高端地产。由于当前政策细则仍未落地,市场对于大湾区的规划预期仅投射在“土地”的概念上,即潜在的地价变化和可能的厂区变迁补偿,因此当前的投资热点仍局限在港口中当地制造业企业等相关上市标的中。大湾区主题的扩散仍需等待未来政策细则对于其科技创新企业的落地。

如何影响区内各地的房价?

平安证券表示,从房价上看,香港、澳门、深圳、广州房价呈明显的递减梯度;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房价也是依次递减;江门与肇庆房价则相当,均低于惠州房价。从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中山、佛山、江门与肇庆或将有不错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因城施策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个大方向。从国家的层面看,房地产长效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因城施策完善需求端的调控机制,其二是按照库存去化周期精细化土地供给,其三是健全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完善共有产权房和租赁房保障机制,其四是加快研究房产税的立法。

湾区规划落地会进一步提升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并扩大住房需求,但对各地房价来说,仍然是按照城市布局来因城施策。在中央“房住不炒”的立场下,判断房价要综合考虑人口流入、国家金融信贷政策以及住房供给体系调整等因素,某一个因素如住房需求的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房价的抬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房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中信建投黄文涛认为,将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随着大型基建发展和与各城市资源的融合,城市的边界会慢慢消融,企业会在大湾区范围内展开产业分工。

粤港澳湾区内主要一线和后几线城市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也将转移至一线城市周边的城市。短期而言,这会促进东莞、中山和惠州等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增速。长期来说, 未来若能发挥粤港澳湾区在空间和功能上的聚集效应,实现不同城市自身产业优势,随着大湾区实现全球最强的湾区经济愿景,湾区内所有城市的房地产价值都会有很大的得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大湾区沦为房企、投资客“炒地皮”“炒房价”的热土。

在贯彻“房住不炒”方针的背 景下,与此前雄安、海南的利好政策出台之后抑制“炒房”的措施相似,大湾区楼市会面临较为严厉的调控措施。实际上,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来之前,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击囤地、炒房等投机行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不会单纯发展房地产业务,传统开发模式将在这里率先转型,对接产业、产城融合成为房地产行业新主流。

哪些产业将率先受益?

华泰证券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规划最终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有望不断升温。从投资逻辑角度,基建、港口物流、金融等相关公司受益逻辑较为明确,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基建,根据上文所述,基建投资一方面来源于广东和香港与澳门的联通,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落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2)港口物流,湾区的建设有望促进贸易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为24.5%。如果再算上香港贸易中心每年8万亿左右的进出口(含转口)贸易额,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基地;

3)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黄文涛认为,在产业布局方面,内地可以弥补港澳地区的“工业空心化”,港澳地区则可以反哺内地,为珠三角制造业出口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珠三角核心城市与两翼的城市可以实现协同发展,珠海的高端制造业可以跟中山的专业市场基地进行互补,广州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可以跟佛山的产业基础互补。如果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要素流动的障碍,将有效提升区域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 “香港+深圳+东莞”这一 “1+1+1>3”的超级组合将有望打造世界新硅谷。今后,香港的创意在深圳进行研发,并最终在东莞制造完成, 或将成为常态。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率先受益的应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高端制造业。湾区的产业基础好且类型比较完备,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耦合协调度较高,体现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2016年广东省第二产业比重为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而在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占据龙头地位,企业单位数与利润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约1/3左右。而高端制造业又是国家的重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要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湾区依托自己的产业基础是能够很好地结合中央政策落地高质量增长这个战略。

其他投资主线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围绕粤港澳联通以及广东境内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广东域内的龙头企业,在进一步开放和国家鼓励建设的情况下,它们会强者恒强;三是会在湾区建设较先受益的贸易与港口领域;最后是要素资源的加速流转方面,特别是土地要素的盘活利用。

掘金粤港澳概念股

平安证券表示,从产业发展方向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创新与金融的融合,在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启动与国内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近期制造业企业陆续曝光远约的案例正在增加,部分重资产高负债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综合判断,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或将诞生未来的科技巨头,珠三角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将显著受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Wind综合券商中国、腾讯证券、券商研报等)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