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来中国砍甘蔗的越南人
来中国砍甘蔗的越南人
每年甘蔗丰收的日子,竟会有一大批越南人跨越边境来到中国砍甘蔗。一组纪实图片,带你走进他们的生存状态。
在广西,没有冬季,只有“糖季”。每年10月下旬,大面积的甘蔗地进入收割期,糖厂停转半年的榨糖机重新开动,一年一度的“糖季”(当地人俗称“榨季”)正式拉开大幕。
在榨季来到边境小城崇左,你只会惊讶于漫山遍野的甘蔗地,如同地毯一样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峰林之间,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辛勤劳作的农人在砍甘蔗。但他们大多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越南的砍蔗工。在这里,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是在越南老家的3-4倍。
崇左被誉为“中国糖都”,一半以上的人口靠种甘蔗吃饭。但是每到甘蔗收割季节,崇左市农村的劳动力就严重不足,村子里的青壮年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搬迁到城市生活,留守的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而相邻的越南却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每年榨季,种植户们都会雇佣越南工人过来砍甘蔗,高峰时越南蔗工的总人数能超过十万人。
一组越南蔗工的肖像。如果不是借助衣着服饰以及他们手中的砍蔗刀,你很难将他们与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区分开。
在广西,越南蔗工们每天过着甘蔗地和住所“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七点起床,准备好早饭和午饭,就开始上工了。
与本地人砍甘蔗不一样,越南蔗工清一色只用一种砍蔗刀。这种刀刀头弯曲,用来将砍倒在地的甘蔗直接钩起;刀刃极薄,用来砍根,将甘蔗从地里砍断;刀柄有开合,打开后将砍断的整根甘蔗夹在刀刃尾部的圆圈中,顺着甘蔗一刮,所有的枝叶刮得干干净净。所以砍甘蔗只有四个动作——砍倒,提起,刮枝、扔掉。
越南蔗工的动作极为娴熟,所以效率比本地人高出不少。但成千上万吨的甘蔗都是靠蔗工这样几个动作一遍遍地重复收割得来,其辛苦可想而知。所以懂行的人都说甘蔗“好种难收”。
一位正在工作的越南蔗工
为了抓紧时间工作,越南蔗工的午饭都是在甘蔗地里解决的。甘蔗种植户要领到糖厂收糖的“糖票”才会开始砍甘蔗,因此在同一个区域内,经常会出现一大片甘蔗没有人收,而另外一片早已收完,甚至开始翻土准备来年播种的景象。所以,一旦可以砍甘蔗了,所有人都会加班加点地尽快砍完,特别是家里雇了工人的。
一名越南蔗工吃完午饭后顺势在地里打起了盹。看越南工人砍甘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们每个人负责一行,自己砍自己绑成捆,今天自己砍了多少,别人砍了多少,能挣多少钱都是一目了然的。
与甘蔗一样,远处的桉树林也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只是桉树成长周期要长一些,需要4年才能砍伐。不少越南工人如果运气好,砍完甘蔗后会跟着他们的中国老板去砍树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这位小哥身上穿的蓝色衣服是越南共青团的制服。蔗工并不都是农民,他们中也有刚毕业的学生。虽然砍甘蔗很辛苦,但一方面收入相对丰厚,另一方面,他们在饮食和文化上还比较习惯,中国老板普遍对他们很好,所以好多人几乎每年都来。
在甘蔗收割的季节,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甘蔗地,绵延不绝。在当地人看来,如果没有这些越南工人,广西的甘蔗是一定砍不完的。
砍完甘蔗之后,如果老板没有请到起重机或者机械化的运输设备来将甘蔗装车,蔗工们还得帮着把一捆捆砍好的甘蔗装车。要一遍遍地扛起35-40斤一捆的甘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越南蔗工的收入是根据把数来定的,每天完工之前,负责计数的专职人员会来统计工人们砍甘蔗的把数,然后再跟中国老板核对。
每把甘蔗大概在10-15根之间,糖蔗比市面上常见的果蔗要细小,重量也轻一些,一把大概在35斤左右。按今年的糖价,越南工人砍一把甘蔗的收入是1.3元,算下来每砍一根甘蔗差不多赚0.1元。
在这个计数本上能看到,2018年3月10日这天,蔗工收获的平均把数在180-200把之间,最多的砍了260把。也就是说越南蔗工平均每天挣的工钱在200元人民币左右,一个月下来能挣6000-7000元,而越南河内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是1500-2000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合法的越南蔗工每个劳工周期(30天)能挣到在老家3-4个月的收入。
正是由于高额收入的诱惑,不少没有劳工资格的越南人会悄悄地翻过崇山峻岭,偷渡来到中国砍甘蔗。不少勤快活好、招中国老板喜欢的工人在榨季还有机会多次来中国,这样一个榨季下来,他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在老家工作一年的收入。
一位蔗工手机壳中放着的越南盾。人民币与越南盾之间的汇率为1:3500左右,50000面值的越南盾折合人民币不到15元。
一直忙到傍晚天擦黑,蔗工们才收工回去。对于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来说,最享受的事就是洗上一个热水澡。越南蔗工来中国之前,一般都会跟中国工头提两个基本条件,一要保证能洗热水澡,二要天天有肉吃,至于住宿条件,他们倒也不是特别在乎。
收割完的甘蔗地里,用彩条塑料布围成的简易洗澡间。
蔗工们居住的工棚搭建在甘蔗地旁,里面是大通铺,吃饭的时候铺上席子就是饭桌,睡觉的时候铺上被子就是床,天冷了就把四周围起来。图为一位越南工人下工之后躺在床上看书。
工棚外,晾晒在树林边的衣服。
晚上,蔗工们会一起做饭,有人负责切肉,有人负责清理今天收集的野菜。在饮食上,越南人知道田间地头的什么野菜好吃,也知道春天枝头的什么嫩叶好吃,将这些野菜树叶淘洗干净后,配上简单的佐料,味道就非常鲜美。不少当地人对于越南人的印象就是他们非常会吃,肉的做法、鱼的做法、野菜的做法都是多种多样。
工棚透风,到晚上的时候会比较冷,一名越南工人洗完澡后蹲在火炉边烤取暖,同时轮换之前做饭的同伴去洗澡。
蔗工们的晚餐,简单做点饭菜,或者自制烤肉。
由于居住条件有限,蔗工们的晚餐基本上就是一个肉菜一个素菜,再加一些下饭的野菜或者咸菜,配上热腾腾的米饭,但最少不了的是酒,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来这儿后才互相认识的,所以在工作之余,喝酒聊天话家常,成了男人们最简单的休闲社交方式。
男人们还可以喝酒,而对女人们来说,每天吃完晚饭,玩会儿手机就是唯一的娱乐。
一位越南蔗工展示自己手机里两个儿子的照片。这些越南蔗工很多都是一家人、一个村一起出动来中国打工,所以不少夫妻把孩子留在村里交给老人照顾。每天回到住所,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
晚上十点多,工人们都陆续休息了。住在野外工棚并不是黑心老板压榨劳工,而是因为榨季用工需求量大,村子里能用的地方都安排给越南蔗工居住了,但是仍然有大约40个工人找不到地方住。他们也不愿意去临近的村庄住,因为每天来回过于耽误时间,所以不得已住在了甘蔗地旁。虽然条件艰苦一些,没有电,生活用水每天由水车提供,但想到可以节约出不少时间多砍一些甘蔗,多挣些钱,工人们就都接受了。
事实上,大部分工头都会把工人安排在自己家居住,不够的甚至去专门租房子。图为一位越南女工在自己的房间里补包包,她们住的是清水房就是工头家的。
在榨季,由于各个地方都有用工需求,中国的工头们也特别忙碌。早上开着面包车把工人送到各个工地,然后去市场买菜买肉,有时候中午一批工人完成了工作,工头又要去接人换地方,等傍晚再把分散在四处的越南工人接回到住处。
平时,中国工头还会和工人们一起喝喝酒、谈谈心。越南蔗工和崇左当地人几乎没有太大的交流障碍,他们都讲壮语,虽然两国的壮语有一定区别,但日常交流彼此能听懂六成以上的内容。
将甘蔗收割装车之后,货车司机就会把甘蔗上交到指定的糖厂。由于糖厂吸收能力有限,货车司机们通常需要排队等待8-10小时才能将甘蔗交付完毕。虽然糖厂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地生产,但甘蔗实在是太多了。在榨季,甘蔗车司机们基本不是去装甘蔗,就是在糖厂排队。
有些大的糖厂货车排起的长龙能够绵延数公里,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场景,撑起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和地方经济。图为崇左市扶绥县一家糖厂门口,排队等待送甘蔗的货车已经停满了整个停车场。
收割完甘蔗后,就要开始准备下一季甘蔗的种植,甘蔗通常在3月种下,10月就能成熟。所以对于交得早的农户来说,他们还有些时间在地里套种一些其他作物,如西瓜,这样又会为自己增加一些收入。图为农户在收割后的甘蔗地里燃起大火,烧掉干枯的甘蔗枝叶,为下一茬播种做准备。
中越边境友谊关,一位刚刚完成工作的蔗工在出关回越南之前,用手机拍照留念。
在友谊关关口,你会特别容易区分越南人和中国人,那些背着批发市场的背包、提着大大小小的编织袋和纸箱的几乎都是越南工人。
回国前,他们通常会就近在镇上给小孩子买点衣服,或者糖、饼干之类的小吃,还会买一些酱油、咸菜、辣椒酱之类的调料。与那些推着拉杆箱、穿得五颜六色的中国游客不同,他们衣着朴素、步履匆匆,让人不由得想起春运中那些返乡的农民工。
崇左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当地妇女背着刚砍的柴准备离开,她的身后是一片早年驻军使用的废弃营房。如今,炮火声早已远去,三月的崇左,空气中都仿佛漂浮着一股浓郁的甘蔗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