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金融中心:香港,北京,上海,深圳
首先,香港作为排名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理应排在国内金融中心之首。
这些年,很多内地居民看空香港,甚至觉得上海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指日可待,但其实这一天还非常遥远。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是保障,是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的制度及法律体系,而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还必须具备世界主流国家的运行规则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一句话,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你开了个场子,来不来还是外资说了算。
单就资本的自由进出和流动来看,内地的任何城市短期类都无法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这也就是说,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如果在内地资本完全开放前,香港要是掉下来了,上来的也必然不是北上深,或许最得益的还属新加坡。
香港并非一朝一夕成就今天的地位,金融规则的制定最早来源于英国。殖民时期,为了方便亚太区各个殖民地资本和贸易的统筹,香港金融中心的雏形便应运而生。
在90年代前,又因为全球产业链分工,亚洲四小龙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在这段期间,香港产生了一大批不错的上市公司,香港的金融业也迎来了腾飞。
而后随着香港的回归,一国两制又很好的保留了香港金融中心的根基,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资本也需要对当时封闭的中国进行资产配置。
到90年代后期,特别是2001年之后,由于A股原始庄股等交易模式的没落以及大量国家股不能流通的问题,大量内陆公司赴港上市,对我们内陆的人来说,A股一潭死水,而对当时的国际资本来说,香港无疑是投资大陆最好的一块跳板。
到了2005年之后,随着我们越来越被国际市场熟悉和认可,加上人民币开启了升值之旅,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们也需要一个对外的窗口,香港逐渐成长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亚洲最大的国际中心,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如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中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制度优势,流动性优势,对标美元并背靠强大靠山的香港,莫说国内,放眼整个亚洲,短期内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撼动。
其次,四大金融中心排名第二的是北京,这个打着政治中心,貌似无心金融的无冕之都。
北京极其的克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明确将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规划给了上海,甚至说看着上交所和深交所如火如荼,到后来将创业板划拨给深圳,北京也无动于衷,仅仅是承接了新三板的差事。
但我们并不像纽约和曼哈顿的关系,我们有我们的特色,作为首都,权利中心,文化中心,不菲的经济实力和遥遥领先的社会总财富无不为金融业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我们的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农工建,人寿人保,国开中金等等总行,无不扎根北京。
由于资本充裕,北京还有全国最多最好的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据北京西城区区长王少峰介绍,2017年北京金融街所在区域各类金融机构高达18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达99.5万亿,占全国金融资产总规模近40%。
北京虽然不像上海,有各式各类的交易所,比如上海外汇交易市场,上海银行同业,黄金期货等等,但北京贵在金融体量庞大,金融总部云集,投资基金活跃,人才素质优越,固能排在第二的位置。
排完了第一第二,后面的排名就显而易见了,排名第三的只能是上海,这个自带贵族气质,从出生就被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东方明珠。
排名第四的当属深圳,这个紧靠香港,深交所,创业板,新四板,股权交易中心,170多家金融总部,包括平安招商等汇集的创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