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创业失败案例:外企白领返乡养鸡亏数十万再回城

来源:风青杨  发布时间:2018-06-22 19:30:32

   “外企白领返乡养鸡亏数十万”告诉我们哪些常识?

两年前,先后在央企、外企工作,月薪过万的唐冬怀揣着田园梦回乡创业,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上班族的心声:辞掉一成不变的工作,回到乡下或者农村老家,养鱼养鸡,潇洒悠然地打造自己的事业,度过余生。然而,兜转一圈,唐冬回到原点,背后付出的却是两年时间、数十万资金,甚至家人的分歧……两年亏损数十万最后准备回城上班。(成都商报)

有网友评论:“难得看到一个失败的案例…”。是啊,成功鸡汤风风火火,失败案例默默无闻。一直以为我们看到的不都是这样的新闻吗:

“海归女博士辞百万年薪,开拖拉机种田年收入破亿”

“不敢小看早餐摊了!这个小镇,靠炸油条生意,一年挣回9个亿”

“美女辞掉万元月薪工作 扛麻袋收废品把日子过成诗”

“南阳一女子大学毕业回村养牛 年产值4000多万”

每逢毕业季,这样的新闻就多起来了!而且回农村创业似乎是一条金光大道。但互联网时代,网民们并不是傻子,有网友就此分析称:“媒体努力宣传这玩意儿肯定是为了分流失业人口啊。没工作有关部门给你指条路,回农村养鸡啊、上街摆摊啊。地摊越多管理的存在越有必要性,两头解决了多少失业人口问题!话说公务员们前段时间都抱怨工资低,三四千一个月,如果贴膜和卖烤红署的收入真的那么高,建议他们全部下海去贴膜,去烤红薯,工资翻一倍都不止,多好!”

的确,相比较,以前看到的新闻是这样的。比如:石旺军在武汉卖烤红薯,他说去年秋天和冬天,一天卖100多斤,一个月赚一万多。在武汉做手机贴膜生意的赵周桥说,三年前最多一个月挣3万,现在做满30天,一个月挣1.5万。河南大学大三学生胡睿文,拿5000元压岁钱先进了一批箱包在网上销售,后又陆续上了鞋子、丝巾等,一年营业收入达到80万元!21岁的她已成为某护肤品网店4城总代理,月账面交易额近百万…有一种新闻,叫别人的贴膜,别人的烤红薯,别人的网店…(南方日报)

但单从数字来看,“返乡养鸡”、“煎饼大妈”等“高收入职业”月入3万足以“秒杀”诸多高学历白领,无怪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不过这份嫉妒多少有些矫情—有多少人能承受“煎饼大妈”工作的艰辛、适应其工作环境呢?大多数人怕是宁愿拿着低工资而光鲜亮丽地坐在写字楼里,也不愿高薪去体验“煎饼大妈”那“早出晚归、缺乏保障”的练摊生活。他们起早贪黑,为了占好位置不分昼夜,全年无休还没有五险一金,养老也是大问题,而且他们无照经营的克星显然就是执法大队——城管,见到城管,生意就没法做了。

还记得上海那位做葱油饼的老伯吗?人家可是专此一行做了34年,上过BBC且每天都是顾客排长队还要限量购买,他的葱油饼的卖价也比煎饼的价格要高。照理说,他的收入应该很高吧?

这位上海老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的:“我现在每天卖300个左右的葱油饼,每周休息一天,然后再去掉请钟点工帮忙的费用和其他成本,每个月能赚到一万多块钱,无法支付那么高的房租。而且我身体不好,如果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开店,身体吃不消。今年夏天停业了两个月就是去住院了,我的腿部静脉曲张很严重,就是做葱油饼的时候每天站立的时间太长了,平常6点钟开门,下午3点差不多卖完,要站近10个小时。”

更重要的在于,月入过万,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更本质的问题在于,散工式的小摊小贩,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性质、户籍壁垒都使他们与稳定的社会保障绝缘。返乡养鸡你又凭什么干得过当地的农民和商人?风餐露宿、起早贪黑的劳累不说,他们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维权平台阙如,协商、沟通能力孱弱,更无形中增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综合各种因素观之,所谓三万的高收入,不过是纸上画饼,看起来很美罢了。

再来看一则相关新闻,2017年7月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选取宁波大学及浙江万里学院两所高校及30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就业压力大的其中一大原因是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喜欢留在城市。调研显示,在你已经确定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回答上,有22人(占73.3%)选择非省会城市,5人(占16.7%)选择省会城市,2人(占6.7%)选择直辖市,1人(占3.3%)选择县级市,没有人选择去乡村和农村就业。

但部分媒体总翻来覆去的报这样“高收入”的新闻,用意何在呢?当下一大堆青年出路艰难,将一个未必是范本的事件炒作成了致富新方向,难免误导了公众,还要教育强国吗?读书十几年,还不如早点去摆摊?不能否认有人确实能在这些行业赚到钱,但也不至于那么夸张,而且也只能是个例!大部分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生活也不是说那样好!这样的报道,想达到什么效果呢?如果真像新闻说的那么赚钱,那么多人干嘛还要挤破头颅去考公务员?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