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五学生造出小卫星 搭乘长征六号火箭升空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5-10-06 11:16:03
西电学生研制的“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实物图)
参与皮卫星研制的5名学生(资料图片)
“空间实验一号”备份星
安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升空。
“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升空,我的心好像也跟着飞了。”昨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研制小组成员蔡信岳兴奋地告诉记者,“那一刻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卫星名叫“空间实验一号”
据报道,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秀”创造了国内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之最,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长征六号发射的20颗卫星分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的“希望二号”、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研制的“天拓一号”卫星、五高校研制的“皮星二号”“天拓三号”“纳星二号”“紫丁香二号”,主要用于开展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实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属于清华大学主卫星“纳星二号”的2颗子卫星之一,采用在轨二次分离的方式从“纳星二号”卫星载荷舱中弹射释放。
截至20日下午6时,18颗卫星已成功分离,一个月后“纳星二号”将与其抱着的两颗子星分离。“20颗卫星被分成了3层,像金字塔般地分别排列。最底层安放了5颗主星,其中2颗主星怀中各自抱着2颗子星;中间层有4颗主星,其中1颗主星的怀中抱着5颗子星,最上面一层则是1颗主星抱着1颗子星。”总设计师如此说。
“学霸五人组”研制历时一年
“羡慕和祝贺‘学霸五人组’,他们的卫星终于升空啦。”昨日,记者在校园里了解研制背后的故事时,一位大二学生表示,这几天校园里都在热议这件激动人心的事,他自己为学长骄傲。
“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叶向阳、蔡信岳等5名本科生自主研制而成,质量173克。项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同创新合作,独立自主研制,主要开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试验、氮化镓(GaN)器件空间效应试验等。
记者了解到,因研制“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而得名的“学霸五人组”是2014年12月组建而成,5名组员分别为张子恒、叶向阳、蔡信岳、吴天琦、何翼景,均为在校本科学生。他们5人有着明确的分工,组长张子恒负责皮卫星的综合电子系统软件研发工作,叶向阳负责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硬件设计研发工作,蔡信岳负责通信系统驱动程序的编写及皮卫星地面接收站软件程序的编写,吴天琦、何翼景负责通信测试系统的相关研发任务。
为了这个项目,2014年底西电科大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卫星研制小组,这些“90后”的学生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从设计、研制到测试,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最后通过航天产品级严格测试,顺利交付。
“在近一年的研制历程里,我们就像呵护一个婴儿一样呵护着这颗皮卫星的成长。”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自己焊接电路,一行行的编写代码,再到模块测试、整星测试、环境试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家满腔的热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航天工程,但我们力争做就努力做到最好。”“空间实验一号”指导组教师何晓川坦言,在皮卫星的研制过程中,5名学生得到了极大锻炼。
这颗卫星攻克星地通信难关
“临近发射,我们的心情很复杂,兴奋、担心、焦急、自豪,难以言表。为保万无一失,我们还带去了备份星。”何晓川表示,将“空间实验一号”装入清华主星舱后,卫星就运往发射基地。在发射基地,大家积极配合清华卫星团队,尽最大努力保障整个发射流程顺利进行。
“航天领域把微小卫星称为皮卫星,我们研发的这个皮卫星可以完成星地通信链路的建立和后期的成功通信,攻克了星地通信的难关,同时还可以完成星上搭载GaN器件和EEPROM器件的测试任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彦明介绍,“一般而言,皮卫星只是作为大卫星的伴飞星,皮卫星经大卫星中转之后才与地面通信,而我们学校研制的这颗卫星可以直接完成与地面通信任务,这在国内航天领域也属首次尝试。”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我们能参与到这个工程,对于发挥电子信息优势研究力量、促进西电航天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西安电子科大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这样表示。
“如今长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令人欢欣鼓舞。”何晓川说,作为卫星工程而言,卫星发射升空仅仅是整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后期地面测控站的测控通信任务的完成。在预定时间,“空间实验一号”将会从主星舱内释放出来,“对‘空间实验一号’来说,那时它的空间生命才正式开始。”
知道一下
皮卫星
皮卫星是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相较大卫星,成本低廉、制造和发射周期短、应急反应快是皮卫星的最大优势。制造一颗大卫星的成本在10亿-20亿元人民币左右,需要花费至少2年时间,制造一颗微小卫星也需要几亿元,但制造一颗皮卫星,成本仅为几百万元人民币。
因为成本低廉、发射便捷,皮卫星被航天科技界称为紧急状态下的“突击队”。在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时期,皮卫星可以担当起应急通信、地形勘测等多项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