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产能后遗症:职工难安 资产难处 债务难偿
资料图:一座矿井生产出大量的煤炭。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去产能易,治疗“后遗症”难
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去产能加速推进,为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同时,由于配套资金不足、后续政策不明朗等原因,部分去产能煤炭企业在职工社会保障和资产、债务处置上仍存在不小困难。去产能后,煤炭企业还有“后遗症”亟待治疗。
社保“难保”:
“年纪大了,连病都不敢生”
|
职工安置是去产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访中,企业在安置职工中遇到的困难让半月谈记者印象深刻。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煤炭去产能的主战场,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589万吨。去产能以来,该市已平稳安置职工1万余名。上级拨付的去产能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对于内退职工的安置资金还存在缺口。
与此同时,职工社保“难保”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好多职工年纪大了,连病都不敢生。”水矿集团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杰告诉记者,不少像水矿集团这样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工矿企业,医疗保险均是企业内部封闭运行,由于这些年企业效益不佳,企业医保基金处于亏空状态,没钱给职工报账。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寄希望于地方政府来统筹职工社保,但由于量太大,地方财力无力承接。
同时,已纳入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大量欠缴的情况,在去产能企业中也比较普遍。西部某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去产能企业目前在册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达到19亿元,困难较大的一户企业欠缴的各类社保资金超过11亿元。
不少地方的社保主管部门也尝试给去产能重点企业办理缓缴、趸缴、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然而,这些手段大多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救急”,并不能帮助企业彻底摆脱社保“难保”的困境。
面对职工安置和社保的资金缺口,企业希望加大财政投入,补齐部分困难企业在职工安置方面存在的资金缺口;创新企业与地方医保统筹方式,补齐企业医保欠账。同时,加快对关闭的资源未枯竭煤矿剩余煤炭资源价款的结算返还。
资产难处置:
“账面上看着一大堆,实际都是无用资产”
除职工安置问题外,资产处置困难是煤炭去产能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
六枝工矿集团董事长龙海岑告诉记者,集团2016年去产能150万吨,分流安置了2300余名职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去产能后留下的巷道、设备、厂房不知该如何处置,很头疼。”
“账面上看着一大堆,实际都是些无用资产,增加了不良资产的比重。”六枝工矿集团副总会计师马贵林算了一笔账,每米巷道的投入为1万元左右,去产能关井后这些巷道就废掉了,但仍被列入资产挂在账上,总量接近8亿元。“时间久了,水淹了,全部成为无效资产。”
除地下巷道资产外,地面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也比较难处置。记者在多个去产能矿井看到,过去投巨资建设的厂房已关闭,几千平方米的办公楼全部闲置。
事实上,这些闲置设备放在那里,还需要投入日常运维费用。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都是国有资产,企业不敢擅自处置,否则就是违规了。”西南某煤矿企业负责人说,去产能后的遗留资产之所以难以处置,主要是因为没有政策。由于现行的企业破产法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处置机制,即便是对关闭退出的国有煤矿破产清算,这一问题也难得到全面解决。
正因如此,要尽快明确资产处置办法,完善对去产能企业的资产损失确认、遗留资产估值以及不良资产核销管理制度,尽快让账面上的有效资产“变现”、无效资产清出,加快不良资产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为解决资产处置问题,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去产能后回收设备进行集中管护、统筹调配,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关闭煤矿就地开展瓦斯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债务难偿:
“官司每周都打,每天都有人来讨债”
记者见到六枝工矿玉舍煤矿总经理李兴业时,他刚刚从法院回来。
矿井关闭1年多时间,李兴业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应付大小官司,打一起输一起,根本无力谋划实施公司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差不多是每周都要打场官司,每天都有人上门讨债。”
让李兴业焦头烂额的是煤矿近1亿元的小额债权人债务。去产能前企业拖欠的工程款、材料款、设备款,总额不大,但涉及的小额债权人有104家,以煤矿目前的经营状况根本无力偿还。“一个几百万元的诉讼,有可能演变成一个系统问题,最后把整个集团都压垮。”马贵林告诉记者,2016年底,六枝工矿集团因为一个不到1000万元的诉讼,集团13个账户全部被查封。
这对于一个经营极端困难、资金链异常脆弱的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一击”。
小额债权人债务虽然规模较小,但因其涉及的主体多,处置难度更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人呼吁,加快探索小额债权债务处置方式,通过设立基金或引入第三方出资收购企业的小额债权人债权,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
与此同时,煤企在银行的贷款也很难处理。截至2017年6月末,已披露财务报表的50家发债煤企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4.1%。
化解过剩产能的煤企负债率普遍较高,许多已接近80%。由于国有煤炭企业大部分被关闭煤矿是非独立法人单位,其债务均由存续的主体企业统借统还或担保,煤矿关闭退出后,所有债务也均由存续的主体企业承担。
可以说,去产能矿井的负债如不能与资产同步处置,将会使企业净资产减少,进一步恶化煤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融资条件。
去产能关闭煤矿债务处置,可比照执行原国有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有关政策,对可以明确贷款主体的银行贷款,可考虑采取停息挂账或计息挂账的方式处理,或者直接视为呆坏账予以核销。对不能直接明确贷款主体、由存续主体企业“统借统还”的煤炭债务,按退出产能占全公司总产能的比例,由财政统一进行债务核销,以降低集团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半月谈记者 潘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