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才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6年的经济学奖,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特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霍姆斯特罗姆获得殊荣,以表彰他们在契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
今年,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引文桂冠奖”发布了2017年经济学奖名单,该名单上的几位位科研人员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 加州理工学院行为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陈天桥夫妇研究中心社会和神经系统科学主席Colin F. Camerer及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教授George F. Loewenstein——获奖原因:对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经济学教授Robert E. Hall ——获奖原因:分析了工人生产力并研究了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原因; 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荣誉教授Michael C. Jensen、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荣誉教授Stewart C. Myers、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Katherine Dusak Miller Raghuram G. Rajan——获奖原因:在阐明企业融资决策维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学奖有啥用?】 “契约理论”,“市场力量和管制的研究”、“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看看往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研究,复杂的术语难免让普通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经济学理论看起来非常复杂,但经济学思想其实都很简单—— 1981年,托宾因投资组合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别人问他为什么得了奖,他说,我发现“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1990年,默顿米勒因为公司财务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则如此解释自己研究的实质:“我证明了把一块美元从一个口袋放进另一个口袋,你的财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就连诺贝尔奖本身的发展壮大,也和经济脱不了关系——今年的奖金数额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而诺贝尔奖之初仅有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若无后人对这笔钱进行合理的理财、投资,3100万克朗就连今年的颁奖金额也不够。 专家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经济分析的某些特点和趋势,从新的度重新观察经济体系的新方法,这其中包括信息经济学、人类资本、博弈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等,这些特点和趋势反映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认为的传统经济学。 此外,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地拓展经济学的边界,把这些原理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合适的应用,才能凸显出经济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