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民企500强地域分布
中国经济第三极京津冀仅46家民企上榜,不到浙江一半
撰文|张银银 一年一度,又到了全国工商联发布《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的日子,相比起大型央(国)有企业占主导的中国企业500强财富报告,一份民营企业榜单,其实更能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活力、劳动力就业的实际情况。 这张榜单上,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2075.28亿元的营业收入荣登榜首。华为和苏宁以2039亿元、1947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 从总量上看,2016年,民企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7%。其中,恒大地产、华为和万科的净利润均过百亿元大关,成为500强中最赚钱的三家公司。 虽说因统计口径的原因,和实际情况会有些许出入,但不得不承认,这仍然算得上一份反映我国各地经济真实活力、具有样板意义的榜单。 今天,杠杆游戏就从地域分布上来与杆友们探讨,民企的区域分布特点与趋势。 1、浙江连续19年称霸中国民企500强,江浙沪继续占据近半壁江山 江浙沪民营企业发达不是新鲜事。与往年类似,2017年的民营企业500强中,江浙沪累计数量占215家,占据了榜单近半壁江山。这都是较早市场化和经济开放的“领先优势”。 其中,仅浙江一省就有120家上榜,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广东省这一数量明显落后,500强中仅入围60家。不仅低于浙江,比江苏的82家也低。说是被长三角吊打也不为过,哈哈,说笑其实。 图1.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各省区市数量分布 图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不过,浙江2015年时有138家企业上榜民企500强,2016年这一数据为134家。浙江的下滑也很明显。 广东民营经济之活跃是众所周知的,但可能就是相对低调、务实,闷声发大财的老板多,很多企业不愿对外公布自身经营情况;另外,500强表面上少一些,不代表1000强少、2000强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广东巨头型的民营企业确实比江浙要少。同时,民营经济总量、个体经营户数量上,广东是很强势的。 2、江浙沪也有下滑,特别是上海民企500强数量仅和天津、重庆同一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江浙沪上榜的企业正逐步减少,一方面是其他区域强势崛起追赶,另一方面也和长三角民企面临的一些困境有关。 曾经,借力于改革开放大好政策,一批批的江浙人开始下海经商,从做纽扣、袜子、衬衣开始,逐步成长为实力企业。也正因为此,长三角才长期在民企榜单上傲视群雄。 “苏南模式”名扬天下,由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高新区、经开区导等),利用低廉的人力与土地等资源生产出口产品。 政府利用土地资源,与外商资本联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还在延续这样的思路。 苏州经济更是快速实现了飞跃。台资知名企业明基、华硕和大批日资企业,陆续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中新间第一个国家级合作项目落地苏州,不仅做强了苏州,也为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探索了经验。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正面临一些危机,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到重挫。 长三角大部分地区正遭遇瓶颈: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转型的压力山大。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空心化日益严重。 每次金融调控,国企贷款份额保障,损失惨重的是民营企业份额。故民营企业不少蜕变成为民营资本,纷纷投资于虚拟行业,甚至出走海外。 长三角民企超越广东这十几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幅度扩张的时期,现如今,这股势头受到了强劲的阻力。 还值得一说的是,上海的民企500强数量只有13家,和另外两个整体实力略弱的天津、重庆实际处于同一层次。天津为13家,重庆为11家。而这个情况不仅仅是今年如此。如果天津长期被批靠外资、央企,上海呢? 对了,北京也只有14家上榜。杠杆游戏就不说了。 3、中国经济第三极京津冀仅46家民企上榜,不到浙江一半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热闹PK成鲜明对比,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第三极京津冀,在民企500强榜单中占的席位并不多。 北京14席、天津13席、河北19席,加起来46席,还不及浙江的一半。 不过这个情况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京津冀一直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正如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玉胜先生所说的,“相比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有其特珠性。因为在这一区域政策的力量非常强势,国企有着很多先天的优势,国有经济的力量非常强,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弱势。” 对,就是那股力量,你懂的! 不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后,这对这一区域的民营经济也是一大利好;更早之前,双创这股大风刮得很大,吹起了不少明星企业。北京这方面一般地方比不了,杠杆游戏认为,中国“硅谷”深圳都无法企及。 据说,这一地区协作越来越多,也给民营经济搭建了全新的发展舞台。原有的诸多国有经济限制类领域也开始像民营经济敞开,交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PPP模式等。 而有志于抢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极的川渝、中三角,各有29席、34席,基本打个平手。其中湖北上榜19家,中西部第一,重庆11家中西部第三。此外,四川、湖南、江西各有10家、8家、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