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财政金融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 同比增4362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7-13 21:20:03
  上半年,一行三会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比如,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评估(MPA)中,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银监会针对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新规等。这促使商业银行及部分金融机构开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与此同时,央行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上半年货币政策操作预调微调,金融监管协调加强,金融部门适当把握了去杠杆的节奏。”阮健弘说,6月末,金融体系持有的M2同比增长2.5%,比M2整体增速差6.9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比5月末有所收窄(5月末差距为8.9个百分点)。

  基数效应也拉低了M2增速。数据显示,今年6月M2新增2.99万亿元,环比增长1.87%,这个增幅已经不低。不过,去年6月末M2的基数较高(去年6月M2环比增长1.97%),基数效应拉低今年6月M2增速约0.15个百分点。

  “要客观看待M2增速放缓。”阮健弘说,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实际上反映了存量货币周转效率的提高。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对其变化不必过度解读。

  支持实体力度稳固

  M2下降并不意味着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下降。6月末,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2%,比整体M2增速高0.8个百分点。阮健弘认为,这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尽管企业债券融资和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下降,但银行表内贷款持续回升以及信托贷款较快增长对冲了影响,从而确保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上半年直接融资的确受到较大影响。今年上半年,债券取消发行潮“卷土重来”。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机构集中调整导致市场一度出现了“超调”。债券发行成本大幅上升甚至翻番,不少债券发行利率触及7.5%以上的“天价”。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近400只、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债券取消发行。央行统计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债市融资缩水严重,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37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2.14万亿元。此外,股票融资少于上年同期。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21亿元。

  但与此同时,信贷大增、信托贷款增长较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362亿元。同期,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多增。信托贷款增加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3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9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85万亿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