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方面表示,一方面,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同样面临侵权困扰,海关必须始终保持在进出境环节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服务和支持企业“走出去”。
与假货斗争,中国从未停止努力
对于国外对我国侵权假冒问题的指责,商务部曾经回应称,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希望能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
其实,在打击侵权假冒方面,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努力。自2015年开始,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严厉打击进出口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去年质检总局以输往非洲、中东商品为重点,检验3.2万批次,查处不合格商品1000余批次,涉案货值0.7亿美元,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海关总署加强重点航线监控,查获侵权商品3073万件,案值近1.5亿元,同时还部署8个重点口岸开展了出口电动平衡车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商务部驻外经商机构结合中国品牌商品展,大力宣传“中国制造”,对诋毁中国产品的现象主动交涉,维护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不仅是政府部门,如今成为售假焦点的电商平台也成为打假主力。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一支中国民间规模庞大的打假队——2000多名打假队员及5000多名志愿者。在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的12个月中,阿里巴巴关闭了电商平台上的3.8亿个商品页面、18万件违规店铺,并协助各地执法部门铲除了675家假冒侵权窝点。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和成效的宣传,同时,也应该发挥行业协会和民间贸易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本文原题为《报告称八成假货来自中国,真相如何?》)
原标题:商务部:欧盟指责“全球超八成假货来自中国”的报告不负责任
据新华视点微博,针对欧盟有关方面近日发布的“全球超八成假货来自中国”的报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6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该报告的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侵权假冒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有市场因素,也有监管因素,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和合作。
近日,欧洲刑警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一份长达70多页的联合报告称,中国内地和香港是全球假货的核心集散地,2015年全球86%的假货来自这两地。其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为突出。报告还称,假货的盛行给欧洲地区带来了税收流失,造成失业,并妨碍了真品的流通。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假货的统计尚缺乏科学方法和权威数据,更不要说是一个地区的组织机构对另一国家和全球数据的统计了。
“如果是统计欧洲地区的中国假货还勉强可信,若是统计中国的假货,甚至中国假货在全球的占比,其统计方法的可靠性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就要打一个问号了。”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称,这一做法不排除有抹黑和栽赃中国的嫌疑。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生负面影响,为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合理依据。
事实上,中国本身也是侵权假冒的受害者。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海关近年来在进口环节查获的侵权案件以年均10%的速率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海关共查扣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货物757.85万余件,同比增长13.20%。对于国外对我国侵权假冒问题的指责,商务部曾经回应称,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希望能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