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中资罗勇工业园3年来35家企业入园 实现工业总值55亿美元
“罗勇工业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德晋昌工厂24岁的努依对本报记者说。努依来自泰国北部清迈府,如果不是来到园区工作,她如今可能还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到园区后,她做过女工,当过翻译,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副主管,管理着53名工人。“我在这里学会了管理,收入也非常让人满意。”
目前,像努依一样工作在罗勇工业园的泰国员工已经有2万余人。“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这2万人又供养了多少人,为泰国创造了多少外汇?况且,收入稳定有助于社会稳定。”安美德集团总裁邱威功对本报记者说。罗勇工业园目前仅完成了一期二期4平方千米的开发,三期开发完成后,预计可容纳300家企业,为泰国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在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看来,这10万个就业岗位会像10万条纽带,让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与普通泰国民众在“一带一路”上紧密相连。
中国新技术、新材料企业入驻园区,在很多领域弥补了泰国产业发展的空白。中国光缆产能增长迅速,行业竞争压力大,但在泰国是稀缺资源。富通集团(泰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后,拓展了发展领域,填补了泰国光缆技术空白,目前已成为东盟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光缆工厂。
光伏产业也是如此。随着中利腾晖、天合光能等中企的入驻,泰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刚来的时候不被看好,泰国人对光伏产业不了解,后来慢慢接受了我们。泰国是农业国,采用新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泰国能源部门现在也开始派人到中国考察。”中利腾晖(泰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衡永革对本报记者说。
“泰中合作是互利互惠之举。”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对本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对泰国的发展战略是很大的支持。目前,泰国正在进行东部经济走廊建设,中国在很多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可以满足泰国发展需求。”
有了互利共赢,才能勠力同心。泰国副总理维萨努在考察园区时表示,罗勇工业园在促进泰中两国经贸合作和友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泰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