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科技

中国翼龙无人机海外作战:摧毁恐怖分子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7-04-08 20:44:38

无人机“无人”,因而具有“不怕死”的品格,貌似最忠实履行战场使命的“亡命徒”。人们研发无人机最原始的动因,就是运用其在高危环境中执行任务,避免飞行员伤亡或被俘虏的风险。

1973年到1975年,美国空军出动无人机对防空网密布、有人侦察机不宜前往的区域执行多架次侦察任务;1982年,以色列将2款诱饵机派上战场诱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空战版“草船借箭”;目前,美国空军正在推进“忠诚僚机”项目,计划将退役F-16战斗机改造成无人攻击机,与有人驾驶作战飞机混合编队,在空袭中打头阵、当尖兵,专门摧毁压制敌防空系统,为有人机“踹门开道”。

战争以“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为基本原则。在冷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乃至现阶段的信息化战争中,人始终是“战场有生力量”的主体,是一线搏杀的中心,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排兵布阵、战法运用,均基于人、围绕人,同时又受制于人,莫不追求最大程度杀敌、最大程度避损。

无人机替代人成为一线搏杀的中心,具有远超过人的可损耗性,彻底改造了以人为中心的攻防套路。从理论上讲,攻方可以无顾虑地投入力量,遂行亡命式的“无节制作战”。防御方将陷入即使大量消灭敌一线兵力也难以削弱敌战斗力的巨大困境!

面对日趋无人化的未来战争,人们将不得不对“战场有生力量”进行重新定义,为“歼灭敌人”设置新的标准,并随之订立新的攻防规则。

“累不死”:重塑作战节奏

有人机靠飞行员驾驶,续航力要受到人的生理极限的巨大制约,巡航时间一般以8小时为限。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之时,美军8架B-52从本土远程奔袭伊拉克投射巡航导弹,又返回本土,途中经6次空中加油,共耗时35小时,创下有人机不着陆飞行最高纪录。不过这样的作战,在空战历史上仅是个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