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三农

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3-07 20:02:44

  韩俊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我们在密切跟踪改革的进展情况。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激活了市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时,价格最高一斤定到1.12元,那个价格是不可以持续的,这么高的价格,收的玉米只能放在库里,东北四省区2014年政府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现在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多元购销主体入市,这个局面已经形成。东北玉米市场前两年是比较萧条的,去年“北粮南运“日益活跃,铁路部门压力很大。

  第二,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开始随行就市,上下游的价格关系逐步理顺。过去很多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是用从国外进口的玉米,特别是玉米的替代品,高粱、大麦、玉米酒糟替代国内的玉米。现在价格随行入市以后,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这样畜牧业过腹转化或者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几次去东北调研,感受到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持续回升,甚至一些企业开始扩大玉米加工产能。

  第三,提升了竞争力。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国际价格一路下滑,国内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差价这么大,国内的企业就不用国内玉米了,我们的玉米是躺在库里睡大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不再显现。这样一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去年同比大约减少了30—40%左右。

  第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几年因为玉米价格高,农民种玉米赚钱,所以大量的农民不种大豆改种玉米,现在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逐步校正了农业资源配置扭曲。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调减了3000万亩左右,光黑龙江玉米的播种面积就调减了1900多万亩,农民开始种一些效益高的作物。

  第五,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市场定价加生产者补贴,这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中央财政给东北四省区下达了390亿元的补贴资金。按照201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相当于每亩补170元,按照平均亩产来折算,一斤粮食相当于补2毛钱。东北四省区每亩地补多少有差距,是按2014年的播种面积来补,各省播种面积2015年和2014年的数差距比较大,这个补贴现在已经发到农民手里去了。在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农民卖粮的收入加上补贴,农民讲,种玉米还是有账可算、有利可图的。我到黑龙江调研,很多农民讲,1.12元一斤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农民也知道,粮食买来就放在库里,根本调不出去,没人到东北调粮食。这个政策是必须要调整的。

  韩俊表示,对一些租地大户来讲,如果考虑到人工费用和土地租金,收益可能会低一些。东北地区流转土地一亩地资金要500元,收益会低,有的甚至会亏本。应当看到,市场本身也在做调整,政策变了,一些地区流转土地的租金已经开始出现自动下调的趋势。比如在黑龙江,一亩地的租金去年下调了150元左右,这是合理的。

  韩俊称,实践证明,玉米收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是正确的,要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当然,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农历新年刚刚过,现在东北农民又是一个卖粮高峰。现在农民最担心的是“卖粮难”,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夯实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开足马力加工转化玉米,搞好粮食调运、搞好产销衔接,一定要确保现在这个结骨眼上,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有车运粮,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