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统计分析

上半年地方GDP总量再超全国2.7万亿 差额逐年扩大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5-08-03 20:54:34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968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1-6月各省生产总值”显示(记者致电其工作人员,称该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全国31省市的GDP之和达到323974.17亿元,“各省总量”超过“全国”27106.17亿元。

  地方省市GDP之和再次超出全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年度数据来看,此前几年也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央广网财经记者统计了近五年个省市的GDP数据发现,从2010年至2014年,官方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08903、484123.5、534123、588018.8、636462.7亿元,而31省市的GDP数据之和却连年超出全国,2014年超出全国47804.75亿元,而且差额越来越大,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失准是算法不同还是地方“注水”?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何同一概念,地方和全国的数据竟会相差如此之大?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季度GDP核算概述”。概述称,GDP核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而各省市的GDP算法也许方法不同,产生误差在所难免。但是,每年4万多亿的差额恐怕并不是因算法不同而产生的“误差”而已。
  那么,巨大的差额由何而来?有分析指出,地方数据注水是产生差额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即使本届政府强调地方考核淡化GDP,见效也还需要时间,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当下。据了解,今年上半年31省市GDP增长率仅有11个达到年初设定的年度增长目标;各地经济增速整体虽相比一季度加快,但是和去年同期比较,放慢是普遍态势。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近年来各省增长率普遍偏高,有时甚至所有省份的增长率都高于全国,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统计工作,报高不报低。这种现象在各级普遍存在,基层尤为突出。
  统计局局长曾痛批地方统计数据作假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去年3月份曾经提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存在或多或少的GDP崇拜倾向,为了增加GDP总量,不计消耗、不计环境的损害,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弄虚作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丛亮也表示,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加总要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GDP大,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地方为追求政绩,在GDP核算当中有一些水分,也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地方数据注水,马建堂坦言“感觉压力很大”,他恳请地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马建堂称:“我们的数据不是做给领导人看的,它关系到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要继续执行。”针对国家和地方统计数据不匹配等问题,他指出国家要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改进地区GDP审核与评估,统一国家与地区分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