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拆迁户现状:无处安身与危房相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拆迁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捷径,但这可能只适用于那些寸土寸金的大都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拆迁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捷径,但这可能只适用于那些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在一些偏远农村,这些拆迁户的生存状态却是令人心酸的场景。这组图片讲述的就是一群家被拆了后,却无处安身的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因为年龄大,当地的风俗是忌讳外人在自己的房子里过世,因此无人愿意租房子给他们住,于是他们或自己搭窝棚,或租住无人愿住的危房,或是住在废弃的敬老院里、学校里。图为住在废弃敬老院的老人们。
这是一户人家的拆迁协议书,拆迁面积是 132.43 平方,拆迁费和拆迁过渡费等杂七杂八加起来是 14 万 4 千多,如果要再买一个同样大小的新房则要多出一万多,而且是上楼居住,再也没有原先宽敞的屋前屋后了。
这个老人是废弃敬老院的看门人,他说原先这个敬老院因为年久失修,早就成了危房,已经被废弃了,只有他留在这里看大门,现在把这些老人安排到这里等死,实在太让人心寒。>>>【为了让村民早搬迁 开发商打出花式标语】
高奶奶,安徽省肥西县滨光村人,90 岁,高奶奶一直在说,很想住进新房里,但年纪大了可能住不进去了。>>>【八旬老人栖身拆迁房 为尊严而活】
周大爷,安徽省肥西县滨光村人,85 岁,周大爷说他家里原先是两层楼的大房子,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也在搭棚住,地方也很小,所以他一个人住在这个敬老院里。
孙奶奶,安徽省肥西县五合村人,90 岁,孙奶奶的儿子和他住一起,只是他儿子也没法照顾到她,她儿子每天一早就开着三轮车去 10 多公里外的农田里种地,直到晚上才回来,孙奶奶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龚奶奶,安徽省肥西县滨光村人,95 岁,是这群老人里年龄最大的,子孙辈都在外打工,一个人住在敬老院里。
方大爷,安徽省肥西县滨光村人,72 岁,老人眼睛看不见,有一个儿子也身有残疾,所以他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除了上面集中在敬老院居住的老人,还有些老人连这样废弃的敬老院也住不进去,只有自己用各种方式解决住宿问题。孔大爷,安徽省肥西县滨光村人,他和一群村民在村里的坟地里自己搭窝棚居住,他拿着自己家的安置房协议书给我们看,拆迁是 900 元 / 平米,买新房是 1200 元 / 平米,如果他们想住得和原来一样宽敞,大部分人家都得再贴钱进去。
汪大爷,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临岗村人,84 岁,汪大爷比较幸运,找到了愿意租房给他的人家,王大爷说他已经经历了三次拆迁,每次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拆了建建了拆,拆迁前自己家的房子旁边因为要建高压电线塔,只好搬到了村里另一处重新盖了一处新房,然后不到半年时间又被拆迁了,只是这次全村都被拆了,不只是他们一家。
文奶奶,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临岗村人,87 岁,在拆迁后一直找到不到租住地,最后和亲戚商量后自己在亲戚家一处空地搭了一间窝棚。
吴奶奶,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临岗村人,68 岁,还算年轻,原本是可以租到住处的,只是她的老伴病重,只能租到一间快要倒塌的危房才住下来,但她老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是住在这间屋里,而是在村里安排的一处废旧小学里去世的。图为吴奶奶租住的房子墙体已经倾斜快要倒塌了。
方大爷杵着拐杖,独自走在路上,身后就是他们这群老人的住的敬老院,老人们在采访中已经没有指望在有生之年住上新房,只是在说敬老院里的水电费太贵了,如果村里能给他们减免一点水电费就好了。这组图片拍摄于 2015 年 12 月份,截止到今天,这群老人还住在这些地方,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新家已经开始动工了,但何时能搬进新家,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