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经济财政金融

中国动用外储支撑人民币 美债头号持有国让位日本

来源:新浪美股  发布时间:2016-12-24 18:57:02

    北京时间16日下午路透报道称,日本已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公债的最大持有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央行动用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而日本央行则乐见日元贬值。

  投资者非常关注中国的美国公债持有量下降。如果中国大笔卖出美国公债,可能加大美国利率的上行压力,反过来又会打压人民币汇率。

  美国周四公布的外国对美国公债持有量数据证实了上述变化,其中,中国对美国联邦债务的持有量降至逾六年来最低水平。

  周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升息,并暗示2017年可能加快紧缩步伐。这推动美国短期公债收益率升至逾五年来的最高点。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抨击中国的贸易与汇率政策,并质疑现任以及前任美国政府所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令人担心中国可能决定抛售美国公债作为回应。

  但是中国政府政策顾问表示,他们认为这不太可能。由于此事的敏感性,这些政策顾问要求匿名。对于路透发送的请求评论的传真,中国央行、中国外管局均未回复。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10月中国的美国公债持有量下降413亿美元,至1.115万亿美元。这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从而令中国在截至10月止12个月减持的美国公债总量达到1392亿美元,为历来第三大年度降幅。

  11月和12月的数据更重要,这两个月的数据还得等几周到明年初才发布。这些数据将显示特朗普胜选后发生的情况,因特朗普计划减税并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引发美国经济增长加速以及政府预算赤字扩大的预期,从而促使投资者抛售美国公债。

  中国在秋季时减持美国公债,可能有助于其避免了严重亏损。

  据美银美林美国公债指数,美国大选以来公债价格一直走低,那段时间投资者的总回报率为负3.3%。长债损失尤其惨重,按总回报基础计算,10年期公债下跌5.7%,30年期公债损失10.3%。

  日本成为美债头号持有国的同时,也在削减其美债持有量,但削减规模远远较小,10月削减约45亿美元至1.132万亿美元。日本的美债持有量比去年10月下降173亿美元左右。

  2015年2月,日本的美债持有量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超过中国,但仅维持了一个月。

  “中国一直抛售美元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日本则乐见日元贬值,”新加坡Forecast PteLtd分析师Chester Liaw说道。

  走钢丝

  分析师称,预计中国将持续减持美债以捍卫人民币汇率,但看来不太可能进行大规模抛售。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四缩量大跌,并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与中间价同创八年半新低,因美联储加息并暗示加快紧缩步伐。

  “中国一直有意地减持美国公债,以守护人民币汇率,这种趋势很难停下来,”常驻新加坡的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目前在世界上仍然最高,尽管11月比2014年6月高峰水平减少了9420亿美元,降至3.052万亿(兆)美元的近六年低点,降幅达24%。同时,中国在2014年6月至今年9月期间减持了1110亿美元美国公债,降幅为9.0%。

  中国央行可能动用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人民币,不过该行目前非常谨慎,在寻求减缓人民币贬值速度的同时,试图通过加强控制来减少资本外流,保持外汇储备规模。

  一些交易员认为,3万亿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关键心理水准,但如果美元持续升值且中国不得不维稳人民币,则其外汇储备有可能快速消耗。

  一些中国政府经济学家认为,外汇储备的最低审慎规模应在1.62-2万亿美元。

  多视特朗普动向而定

  央行一位顾问本月稍早表示,中国应动用外储来帮助保持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因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已导致人民币兑美元跌过头。

  但是政府政策顾问认为,即便中国想报复美国,抛售美债也不在高层考虑的政策范围内。当然这还要看特朗普政府是否推进其威胁,宣称中国是货币操纵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及他是否放弃“一个中国”的政策。

  抛售大量美债持仓可能扰乱金融市场,迫使美国有大量资金需求,但分析师认为中国要采取这一举动,有可能会激起大甩卖,那么自己的投资组合价值也会缩水。

  鉴于美债微不足道的违约风险及正收益率,美国公债的替代投资选项并不多。“抛售美债是个坏主意。”中国政府一位政策顾问表示。(完)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