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GDP
“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中国不少“爱国青年”经常这样说。日本经济的确停滞不前,但是说衰退则有些过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日本GDP的两倍以上,估计很多人是基于这一数值而提出日本衰退论的。但是,不能仅仅根据GDP的规模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富裕和强大。中国的“爱国青年”也许并不了解GDP。
GDP并不是资产的总和。GDP是指在国内一定时间内创造的附加值的总和,通常以三个月、一年为期计算。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只是代表中国在三个月或是一年内创造的附加值比日本多。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不包含在现在的GDP中,十年前建造的房屋或是以前存的钱都不包含在GDP中。
中国人到日本的农村地区旅游,会惊讶地表示“日本农民住着别墅一样的豪华房屋,日本哪里衰退了?”这就是典型的对GDP存在误解。豪华的房屋也许是十年前建造的,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富足不能以当前的GDP来衡量,过去积累了多少财富也很重要。日本截至2015年底家庭的金融资产同比增加1.7%,达到174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民营企业的现金和存款额也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46万亿日元。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次,GDP是指在国内一定时期内创造的附加值的总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GDP相对高,中国有14亿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以上,日本的人口只有1.25亿。而且中国的人口持续增加,日本的人口却在逐渐减少。当然是生产者(或者说消费者)众多的中国的GDP更高,但是从人均GDP来看,日本要高于中国。
此外汇率变动也让误解更深。比较国家与国家的GDP之际,使用的单位是美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越高,换算成美元的GDP就越高。日本政府不希望日元升值,通过大量向市场供应货币来促进日元贬值,其原因在于,日元贬值会促进出口,对日本经济的增长有益。也就是说日本主动使换算成美元的GDP变少了。在日本的日元贬值政策下,中国换算成美元的GDP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几乎达到日本的两倍。实际上并不是经济的实态发生变化,只是衡量标准变化了。
导致误解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日本处于物价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状态,而中国则是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如果物价上涨,名义GDP(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数值)金额就将随之增大。但是,在通货膨胀状态下,如果日常用品的物价出现上涨,就无法感到生活富裕。住房价格越上涨,GDP越会增加,但买房子的人的住房贷款还款额也将增加。即使工资稍有上涨,个人生活或许也未必变得轻松。
与中国相反,日本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物价一直在持续下降,这样一来,名义GDP不可能增加。日本的名义GDP与2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增长。但是,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黄金时代相比,食品和服装的价格出现下降,住宅楼价格变得便宜。虽然名义GDP并未增加,但靠同样的工资就能过上比20年前富裕得多的生活。
按考虑物价水平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IMF推算)来看,1990年日本GDP达到2.36万亿美元,而2015年达到4.83万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当然,通货紧缩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导致劳动者的收入下降(或收入较低的非正规就业者增加),不能对此置之不理。因此,安倍政权转向了有意创造通货膨胀的“安倍经济学”政策。
误解最突出的原因是,在国外创造的附加值只会成为相应国家的GDP,这一基本思维仍未得到理解。假设日本丰田在中国生产汽车,将成为中国的GDP,不会带来日本GDP的增加。当然,如果通过投资中国而赚到的金钱回到日本,日本的资金将增加,但这未包含在GDP之内,而是通过国民总收入(GNI)这个概念、或者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概念体现出来。
日本由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日元迅速升值,在日本国内制造产品、从日本出口变得不利,因此日本企业开始在其他国家建立工厂,在国外生产汽车、家电等产品。比方说,丰田1990年的产量接近500万辆,其中国外产量占两成左右,2015年产量增加至近900万辆,其中六成以上在国外生产。
丰田一直与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汽车争夺产量世界第一的宝座,与泡沫经济期相比,企业规模明显变大。但在日本国内,产量并未增加,很难说对日本GDP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就是说,企业越是在国外展开活动,本国GDP越难以增加。
日本企业正在将活跃的舞台转移至外国,在外国发展壮大。但是,通过仅以国内生产活动作为对象的GDP看不到这一点。尽管日本国内的经济低迷,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在2015年度的营业利润却达到创历史新高的33万亿日元(日兴SMBC于2016年5月推算)。日本的对外资产余额2015年底增长0.7%,达到948.729万亿日元,维持了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这一数字证明,日本企业正在加强在日本之外的生产活动。
有些中国的“爱国者”辱骂到日本旅行、购物的中国人是卖国贼。他们批评称,如果在日本购物,将有助于日本的国内消费(GDP统计上列为日本对中国服务出口),不会带来中国GDP的增加。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展开海外投资和海外生产的中国企业将是更大的卖国贼。因为在海外创造的附加值不会计入中国的GDP。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动用的资金与个人购物不是一个级别,有时仅仅一家企业就投资数十亿美元。同时,改善了投资对象国的就业情况,甚至还向其支付税金。应该被批为卖国贼的不是仅仅花一点小钱的游客,而应是收购日本企业的那些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