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近60万起 受害人单日被骗最高1.17亿元
陈士渠坦言,目前很多公检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认识可能简单等同于以前的盗窃诈骗犯罪,取证的要求没有做出及时调整。按照原来的取证标准,追踪电信网络诈骗很困难。“其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骗了很多人,以前就是每起案件什么时候骗了谁,钱什么时候汇的,查清楚才可以定案。现在骗子都不记得了,因为他骗人太多了,所以取证就非常困难。”
支付安全病毒木马“随便改号”让人防不胜防
如今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便利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包括消费时支付体系所带来的便捷。陈士渠指出,电信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并被犯罪分子利用,有些漏洞没有及时得到弥补。“比如说手机实名制的问题,最近这3起致学生死亡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号没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实名,(警方)追查起来非常困难!”
针对最近比较突出的支付安全特别是第三方支付,陈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比如说发放一些POS机也没有用真名,也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来也很困难。”电信网络诈骗许多是从国外打电话给受害者,显示的是大陆公检法的电话,而且掌握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一旦被骗,基本上是倾家荡产。
陈士渠进一步解释:犯罪分子专门有个POS机可以改装。正常刷卡的时候会把信息记录下来,然后把持卡人的账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里。再把POS机卖给商户,这个商户可能不知道,以为他在进行正常的收款,但实际上每个刷过卡的信息已全部被发到指定的邮箱里面,犯罪分子就从邮箱里面知道账户里面有多少钱。他不去取,反而卖给别人,这张卡有密码,里面有50万块钱,你给我10万或者20万,我卖给你。公安机关追查的时候很困难,他到底怎么获得的这个密码?POS机在发放过程中有漏洞,不能被人加了这么窃取个人持卡信息的东西还发现不了。
“像支付安全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些漏洞把大家的钱骗走了,确实单纯依靠群众去防范很难。我们出去购物买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再去问POS机有没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对POS机的监管有难度,这个东西应该去进行防范。”
谈及诈骗电话“随便改号”的问题,陈士渠坚称,“应该也从技术上进行拦截。”他反问,“从国外打过来的电话,凭什么显示的是国内公检法的电话?”
“单靠个人防,防不胜防。”陈士渠举例说,像病毒木马的问题,不点链接就不会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术措施,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比如阿里巴巴的钱盾。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像POS机刷卡,老百姓防范意识再强也防不住,正常去买东西POS机有问题,POS机也拆不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技术防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