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依法治假

微传销加速扩张 参与人员上千万涉及金额数千亿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

  通过微信、QQ、陌陌等发生的“微传销”新形式出现的传销活动,正在加速扩张,成为监管部门的“灰色地带”。《法制日报》于今日独家获取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微传销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特点,参与微传销的人数和金额难以统计,但保守估计,参与人员千万人以上,参与金额达数千亿,无论人数和金额都远远超出传统传销。

  这份由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新型网络传销的报告,是我国首个系统研究和阐述新型网络传销即微传销的调研报告,“第一次从传销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理论文献,为我国防治新型网络传销提供了理论基础。”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已成传销主要形式

  传销,在过去总是与限制人身自由,以上课方式“洗脑”、吸引传销成员,以昂贵的产品为媒介等相联。

  “这种传销政府打击比较容易,近年来随着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在地面设点的传统传销模式的生存空间大为缩小,目前已不是传销主流。”武长海说。

  这一说法为官方公布的数据所证实。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恰好10周年。据不完全统计,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传销案件21904件,案值62.38亿元,罚没金额9.9亿元,已送司法机关案件2251件,9668人。

  报告认为,传销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线下传销、第一代网络传销和第二代网络传销。

  引起武长海团队注意的是第二代网络传销或新型网络传销。自2013年以后它已成为传销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至少一半以上的传销为微传销。”武长海带领研究团队历经半年的调研、走访河北、广东、广西、河南等多个省份,以及受害当事人、监管部门和多个相关企业,得出上述结论。

  以智能手机为工具

  在报告中,微传销被界定为“以智能手机为工具,以微博、微信、微视、博客、陌陌、QQ、空间及其他微软件等为平台,以电子商务、网上创投、网上股权投资、微信营销、微商、虚拟货币、金融互助、慈善救助、免费旅游等旗号为内容,以微信支付、支付宝、网络银行以及其他支付工具为资金流转工具的传销活动”。

  根据报告,微传销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隐蔽性、金融性和更加具有欺骗性等新特点。微传销活动的特点是发起灵活,传播速度快,参与人员隐蔽,资金转移方便,发现和查处难度大,社会危害广,参与人员更加广泛,参与总金额更加巨大。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