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见义勇为

中央美院食堂服务员汪化成画家 曾拒美术馆15万买画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

  后来她换了许多工作,没有一处能工作满一年。汪化再次陷入迷茫,不知道能在城里做什么。回到农村家中,她更是感到无所适从,感觉“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她突然想起2004年的夏天,她在拍照时被一个路人说像搞艺术的。汪化特别开心,因为“艺术是神圣的”。这么多年,她一直记得这个赞美。然后,她第一次拿起笔画黑白线描,画画成为了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感情的出口。

  她的第一幅画是照着一本在城里买的摄影书画的。图片是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女孩儿,头上别着很夸张的花。在汪化的笔下,花卉化身张牙舞爪的线条,一直扩张到整个画面。汪化很满意这幅作品,“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很短的时间里,汪化接连画了十几幅画,趁着堂弟婚礼的机会全部挂在家中,好让更多人看到。来往的宾客或是真心,或是客套地都说好看,这让汪化非常开心。

  不久后,她来到上海,辗转数月后找到一个艺术馆的工作。她会抓紧一切空闲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画画”。 

  那时汪化开始尝试创作长卷,15米的画布只有在夜里没人时才能在过道里打开,她索性买了个睡袋住在店内的走廊。有时她会一直画到凌晨四五点钟,连隔壁的画家都会形容她“疯狂”。

  她很满足能够一直画画的生活。如今的汪化,已经从住在地下的打工者变成了北京一家著名书店的驻店画家,登上过选秀节目的舞台,还成为了一部纪录片的主角。纪录片的名字,叫做《我的生命线》。

  就像画纸上那条处在混沌中的线,突然展现出了吸引人的图形。很多个人和机构找到汪化,表示要资助她或是收藏她的画。

  但她通通拒绝了。汪化一直很抗拒商业化,她甚至并不太知道如何管钱。在上海和北京时,穷得叮当响的她还总去星巴克、麦当劳,有空还会去看话剧,每个月总是第一周就把钱用完了,后面的日子靠借钱度日。“只要有得吃、有得住,能画画就行。最好还能和老师朋友探讨艺术。”汪化这样描述自己理想的生活。

  在书店一楼画画时,汪化仿佛感觉不到世界的存在。她总是坐在最中央的方桌上,有时四五个游客站在身后也毫无察觉。汪化创作不需要腹稿,下笔前就有一个模糊的形象存在于她的脑海中,画画的过程中这个形象就越来越清晰,出现越来越多的细节。

  “这些画只是对我生命态度的一种自然呈现。我的画都是长卷,画小幅的根本不过瘾,因为我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我想说的话太多了。”汪化说。她用宜家最普通的绘画纸,一卷30米29元,但即使这样她也会嫌画卷太小,“就像音乐会要调琴弦,还没怎么调就结束了”。 

  她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十多条状态,多的时候超过40条,其中不乏大段大段的文字。“我知道画把我从烂泥中救起,带我来这儿,带我到通往极乐的地方”。

  汪化总记得自己28岁在农村老家时的状态。每天她都会早早地起床,到院外旁若无人地念诗,念得很大声,即使很多字根本不认识,即使邻居嘲笑自己。

  正如自己刚开始画画的时候。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