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替考42人受处理 是否有更多人涉案仍在查
监考环节有无问题?
此前,南都记者实名举报舞弊时被“拖延”;举报后身份证疑遭掉包。昨日通报中,监管环节的具体人员并未在列。
被替考者身份不明
■ 焦点
赣异地高考有何漏洞
一学校招生负责人与部分教师参与舞弊
外地考生如何顺利在江西高考一直是关注焦点。根据通报,江西省将加强一年制中职招生管理,加强对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报名参加高考的资格审核;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完善考生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标准化考场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对县区招考办、高考报名点的监督检查。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所谓一年制中职招生,即应往届高中、中专毕业生前往中专学校修满一年课程,便可以考生身份参加“三校生”高考升入本专科对口专业继续深造。相较普通高考,该部分教材难度稍易,与中职生竞争升学几率大,能够实现同专业升入本科继续学习。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在此次替考事件中唯一被通报“点名”的学校。该校设有中专部,而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涉事考点也设有“三校生”高考考室。
据通报,该校继续教育中心招生教务科科长徐涌涉嫌招收徇私舞弊的学生,并私刻公章,串通、贿赂相关工作人员为替考服务,与部分教师共同参与替考舞弊活动。
根据江西异地高考政策,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在高考招考办、报名点相关负责人被先后打通的情况下,除能顺利报送体检表外,设立的异地高考门槛限制在此次事件中“失灵”。
公职人员处罚合理吗
多受党政纪处分,专家称“处罚温柔”
此次通报的22名公职人员中,3人最终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他多是党纪政纪处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称,纵观历朝历代,科考舞弊都是重罪,此次对于教育部门内部的涉事人员,仅进行了内部警告处理,党内处分并不能代替法律处分,从处理情况上看,显得有些“温柔”。
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称,考试作弊行为现阶段主要靠教育部第33号令进行规制,暂未规定触犯刑律。现阶段,处罚仅依靠行政规章来规制的情形下,多名公职人员仅依据党内规章等受党纪处分,“合理但明显过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对于教育系统中的人员,首先不应该进入到行政程序,更应该进入法律程序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