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反贪防腐

2023年上半年立案查处官员:中管36人厅局1588人县处1.3万人乡科4.2万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  发布时间:

   2023年过半,上半年反腐情况如何?7月下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公布反腐“半年报”,其中披露诸多信息。


  被查人数接近去年总和
 
  数据最为直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显示,今年年初至7月底,半年多时间30名中管干部官宣被查。
  去年全年有32名中管干部官宣被查。这意味着,今年半年多时间,中管干部被查人数已接近去年总和。
  30名被查中管干部中,超三分之一是退休后被查,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何泽华已退休近9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被查的中管干部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董云虎是唯一的正部级高官。
  此外,省管干部被查人数亦超去年同期。官方信息显示,今年年初至7月底,至少300余名省管干部被查,而去年全年省管干部被查人数是400余名。
  除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官宣的中管干部被查信息,该网站7月中旬通报2023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显示:
  2023年上半年,立案31.6万件,立案中管干部36人、厅局级干部1588人、县处级干部1.3万人、乡科级干部4.2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18人,厅局级干部1355人,县处级干部1万人,乡科级干部3.3万人,一般干部3.6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17.8万人。
 

  首次披露行贿人数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今年“半年报”有两个显著变化,其中之一是首次将立案人数细分出中管干部、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以及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相关的解读文章指出,首次公布立案细分数据,正是认真落实中央主要领导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的具体举措。
  与往年相比,“半年报”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增加了立案行贿人员相关数据。上半年全国立案行贿人员7657人,移送检察机关1401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7月下旬,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该修正案草案,修改完善刑法中行贿罪的处罚规定,调整行贿罪的起刑点和刑罚档次,与受贿罪相衔接。
  对于官方披露行贿人数据,反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彭新林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充分表明行贿与受贿是一体两面,是一根藤上开出的“并蒂毒花”。
  彭新林认为,行贿人的“围猎”是滋生受贿犯罪的重要诱因,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全周期管理”的方式治理腐败,对腐败现象的惩治要形成闭环,行贿人与受贿人都要受到惩处。
  此外,按照惯例,官方还公布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以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半年报。
  通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78.1万人次,66.4%是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8%是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
  此前官方曾提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此外,官方公布了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半年报。上半年,全国共查处4319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205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3833人。
  上半年,全国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问题位列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前两位,分别为10428起、6022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解读文章提到,上述两类问题占全国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65.4%,凸显出“四风”问题仍然顽固复杂,顶风违纪问题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
 

  央企、金融、体育领域掀反腐风暴
 
  上半年纪检监察部门动作频频,今年4月,二十届中央首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完成巡视进驻,巡视对象包括30家中管企业、5家金融单位和国家体育总局。
  其中,巡视组对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对金融单位开展巡视“回头看”,对国家体育总局开展机动巡视,深入查找、推动解决体育领域腐败问题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今年1月,官方公布的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到,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
  此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提到,反腐是在所有领域、行业开展,每个阶段会各有重点工作。巡视组对央企、金融、体育巡视,也是在落实高层部署的反腐工作。
  半年来,央企、金融以及体育领域的反腐成果不断涌现。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今年3月以来,至少40名中央企业管理人员被查。
  40名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中,煤、电、石油、化工等能源矿产类企业居多数,至少涉及17家央企旗下公司,军工、粮食、机械制造、汽车共涉及至少18家央企旗下公司。
  金融领域,截至今年7月24日,金融系统内的省管及以上级别干部今年已有60多人接受审查调查,40多人被处分。上述60多人中,有30多人来自银行。
  其中,在中管干部层面,中国银行原董事长刘连舸,中国光大集团原董事长李晓鹏、唐双宁,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周清玉、王用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肖星等多人被查。
  体育领域亦有多人被查。今年4月,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
  会上,胡光宇、刘爱杰、陈戌源、于洪臣、刘奕、李铁、王小平、陈永亮、黄松、董铮等人被逐一通报。
 

  强力整顿“清理门户”
 
  “清理门户”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动作。此前《中国纪检监察报》提到,中央纪委不光“老虎”“苍蝇”一起打,而且也敢于解决内部“灯下黑”的问题。
  今年2月下旬,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召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由此拉开大幕。
  中央纪委主要领导提到,以最鲜明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坚决查处“两面人”、坚决防治“灯下黑”,刀刃向己主动说清问题,严肃认真坚决清理门户。
  7月下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上半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收到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2.02万余件次,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1.87万余件。
  其中,立案纪检监察干部2482人,处分1647人,移送司法机关73人,其中,处分厅局级干部54人、县处级285人。
  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纪检监察干部1.31万余人次。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261人次,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123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内部也有人落马。6月下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郝宗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认为,“清理门户”是“反腐败中的反腐败”。
  他说,“如果纪检监察人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则可能放纵腐败,影响腐败治理成效。”在他看来,纪检监察人员对法治的尊重与奉行,决定着腐败治理的成败。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是今年反腐的一个显著特点。
  魏昌东说,从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和个别案件所揭露的事实来看,现实中确实存在个别纪检监察人员、甚至领导干部违规泄露案件重要机密,滥用立案权、留置权与处置权,违法行使对职务犯罪的调查权,在案件的查与不查、查的程度、处置的力度等方面实施腐败行为。
  庄德水说,从目前查处的案件看,有些案件难以被查处,有些案件长期得不到处理,甚至会长期拖着不办,这些现象频频发生,背后是纪检监察干部充当了“内鬼”。
  从监督执纪的具体情况看,庄德水说,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和中央的要求是存在差距的,包括思想、能力、素质,以及政治站位等,因此有必要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教育整顿,进一步纯洁思想、纯洁队伍。
  魏昌东补充说,从时间节点看,2018年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监察委员会,并实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制度。五年过去了,纪委监委有必要对自身进行全面体检,全面检视权力配置、运行以及监督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最大程度地保障纪检监察权合法合规地行使,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纪检监察权被腐败的干部滥用。
  除了“清理门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还有新动向。7月下旬,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
  会议提到,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反腐“半年报”公布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刊发解读文章。文章提到,“半年报”释放出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强烈信号。
  魏昌东认为,上半年反腐情况,可用16个字概括——重点深化、专项治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所谓重点深化是指央企、金融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央企、金融机构即是腐败高发地,也是反腐败重点治理领域。如今中央首轮巡视依然将其列为巡视对象,这表明腐败治理有深化之意。
  专项治理是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医药领域腐败进行专项清理整顿。魏昌东认为,医药领域是腐败高发区,社会关注度高,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庄德水认为,专项整治是反腐败一贯坚持的策略,以专项整治来形成重点突破。更应该看到,专项整治是通过医药领域的反腐,来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从而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选择医药领域作为突破口,庄德水分析称,医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民众长期诟病的痛点,一方面可获得民众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众有更多获得感。
  从腐败治理的角度看,魏昌东说,上半年反腐有重点深化的领域(央企、金融),有专项治理的领域(医药领域),这属于点面结合的治理方式。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还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央企、金融、医药进行全面的审视检查,从目前所采取的各项治理措施来看,并非简单地查处案件,而是重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进了腐败治理的深化。这种反腐败治理方式是系统性思维,反腐败是一盘棋,是整体推进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魏昌东说,反过来逻辑也成立,为了做好反腐败工作,必须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谈到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魏昌说,反腐败是整体是系统性工程,纪检监察干部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个选择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科学的”。
  庄德水还提到,回顾上半年反腐败工作,中央对反腐败的形势判断没有改变,反腐败力度没有减弱,仍然是会沿着原来的步伐稳步前进,也为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作者:佟西中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