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法治反贪防腐

《中国纪检监察报》:“跑官要官”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污染政治生态,有厅长要花2亿元买副省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

   中纪委透视“跑官要官”乱象:有人愿花2亿买个副省长

  5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严防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点名批评了一些官员滥用权力与“跑官要官”的行为,引起舆论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原党委书记赵应云首先被点名批评。
  据文章透露,赵应云曾经利用职务便利,在下级农商行负责人职务晋升、员工工作调整等事项中,接受多名私营企业主及相关当事人请托,通过向省农信社部门负责人、地方农商银行负责人打招呼等方式,违规为多个市县农商银行负责人职务晋升、员工工作调整提供帮助,涉嫌收受巨额贿赂。
 
 
  赵应云(图源:中国青年报)
 
 
  赵应云收受贿赂、帮“跑官要官”者办事的情况,在落马官员中并非孤例。而那些“跑官要官”的人一旦得逞,很可能利用职权换取利益回报,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污染政治生态。据上文通报,私营企业主李某等人曾先后出资139万元,为湖南省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向阳跑官,而李向阳在担任桂阳县县长、县委书记和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又违规收受他人礼金360万余元。
  在这篇文章刊发的同一天,上观新闻发文总结了多个存在“跑官要官”问题的落马官员案例,其中不乏省部级“老虎”。比如,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听信“政治骗子”的话,花费巨资跑官买官被骗,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原书记、检察长蒙永山,存在官迷心窍、跑官买官被骗等问题。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国相,曾经为谋求个人职务晋升,授意私营企业主出钱跑官买官。
  陕西省国土厅原厅长王登记,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荒唐。据媒体曝光,他曾经斥资上亿元,企图通过“掮客”帮忙升任副省级,并许诺如果升职为省政协副主席出钱1亿、升为副省长出2亿。2016年10月17日,王登记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王登记(图源:中国青年报)
 
 
  不难想象:打算花上亿元来“买官”的人,一旦得逞,会如何滥用手中的权力。因此,任何妄想用钱换权的人,都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处。比如,上个月被“双开”的江西省赣州市委原副书记、原市长万凯,就存在理想信念坍塌,党性原则丧失,官迷心窍,为谋求个人职务升迁,搞政治攀附和人身依附,跑官要官,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等一系列问题。
  在本月10号被通报“双开”的辽宁省委巡视组原组长李超,也存在通过私营企业主跑官要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等问题。
  一些腐败官员“跑官要官”的背后,是其思想堤坝的坍塌。一些地区的纪检部门也多次强调“跑官要官”的危害性,如山东省纪委监委,在2021年曾强调“紧盯借节日之机跑官要官,一旦发现严肃查处”。此前,驻中组部纪检组也曾表示,要严禁为跑官要官者充当"掮客"。
 

 
  (极目新闻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国青年报报道)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