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四川汉子孙国友:为种树奉献人生20年、为种树舍弃千万身家,为种树下跪求人
“做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电影《喜剧之王》中的一句台词,用这句话来形容孙国友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一名四川汉子,在宁夏靠承包工程实现财务自由后,选择回馈社会,用余生治理荒漠。
一切都源于机缘巧合。二十多年前,在荒漠中修建公路的他意外发现了汩汩流出的地下水,看看眼前一望无际的沙漠,当时已经坐拥千万元身家的包工头孙国友突然萌生出大胆的想法: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很难想象他为何会作出这个决定,很多人觉得他傻,但为了这个“傻里傻气”的决定,他赌上了全部身家和二十余年的人生,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执着硬生生地在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中造出了一大片绿洲,被当地人称为“治沙英雄”、“当代愚公”。
上天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似乎总喜欢在有意无意间折磨好人。也许孙国友做梦都没想到,植树造林过程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源于家人反对,也不是来源于树苗低成活率,而是当地政府不作为导致的林场缺水!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从未向当地政府伸手要一分钱,始终用个人力量为社会做贡献,到头来却因为用水问题被当地部门“卡脖子”!水源短缺的起因是,2009年林场附近突然建起了煤矿,煤矿作业需要抽调大量地下水,为此他多次找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协商解决,却屡屡被拒,看着枯死的树木,看到多年的心血被毁于一旦,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终于忍不住跪地嚎啕大哭,用这种方式质问命运不公,用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关注,用这种方式讨回林场“救命水”!
从视频截取的画面可以看到,已经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他哭得如此无助,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一个好人,一个立志于回馈社会的人,一个默默奉献了二十年的人,当地政府不仅没有向他释放一丝善意,反而在人为的干预他“治理荒漠”的中国梦!
林场主人孙国友是四川人,在宁夏做工程赚得第一桶金,又是在宁夏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看到妻子家乡饱经风沙肆虐,想为这里作贡献。
孙国友介绍,改革开放给他带来了红利,后来做了企业当了老板,1986年就花10万元买了一辆汽车,90年代就有上千万元身家。1991年开始承包桥梁道路工程,还搞过房地产。2003年,在宁夏这片荒滩修公路时,发现了可以种树的水源,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就承包下这片荒滩,希望把它变成一片绿洲。
孙国友把以前挣的钱没给老婆孩子花,全投入到沙漠里。但是植树治沙投入很大,一年就要投进去一两百万元,各方面都要花钱,只有开銷没有收入,就是个无底洞。多年种树花光了他的积蓄,从没要过国家一分钱补贴。以前座驾是奔驰宝马,现在只能坐三轮车了。
孫国友跪地求供水的视频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后,有关领导出面协调,但是协商结果不乐观,煤矿方面称解决问题难度大,理由是设备容量比较小,处理废水能力有限,成本太高,处理一立方要花8元钱。孙国友妻子认为,他们是在踢皮球,压根不想花钱处理。
孙国友称,已经种植的乔木和灌木,加起来超过百万株,因为连续12年缺水,导致大概三分之一树苗死亡。他女儿孙悦说,这个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这些年,种植的树苗都是靠天降雨,树苗很难成活。如今连最后一根水管也要被煤矿卡断失去,如果不是被逼到穷途末路,父亲怎么会跪地求水?
有网友称,那片地区治沙如今就剩孙国友一家了,周边全被划给国能神华集团了。宁夏灵武煤炭储量相当东北三省总和,是国家13家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夏乌苏里沙漠不仅有煤,还有天然气、稀有金属、石油,煤炭矿产只是国家能源基地的一部分。
有网友表示,孙国友曾经腰缠万贯,出入宝马奔驰,如今已是三轮车代步,可见沙漠种树需要多么大的付出!看着这黝黑的皮肤。想想他20年来奔波在风沙戈壁的艰难困苦,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非常敬佩林场主人的坚持和毅力!无论如何, 他放弃富裕舒适的生活,自願到沙漠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的壮举,是保护环境改善气候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希望当地党政领导官员出面妥善解决,给造林英雄当代愚公一条活路!
宁夏灵武一林场树木被煤矿“断水”面临枯死,六旬林场主跪地求救,此事引发网友关注。在宁夏黄沙中植树有多难?上游新闻整理了一组资料。
“养娃娃容易,沙漠里种树难”
“养个娃娃容易,在沙漠里种棵树难”,这句流传在治沙人口中的俗语生动形象反映了在沙漠中种树的难度:比养娃还难。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句在甘肃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尽了沙漠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
2008年,中国广播网的一则新闻中提到,宁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57.2%,200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制约宁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按照该新闻发出时的统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宁夏的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绿地率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主要原因是成活率不高,保存率较低。
在当地水有多金贵?
在宁夏种植乔木比较消耗水,是否应该种植低矮灌木?孙国友表示,自己种植乔木,正是因为林场有水源。
据西部决策报道,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3,黄河流域的1/3。
资料显示,宁夏灵武地处毛乌素沙漠西部。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盐池,面积超过4.2万平方公里。这里本是广袤原野,唐代以后,受连年兵燹、滥垦滥牧影响,加之气候变迁,逐渐沦为沙海。千百年来,黄沙滚滚,逼得周边城市连连后退,村庄支离破碎,百姓苦不堪言。原本在塞北的流沙,到1949年已越过长城50多公里,并以每年百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扩张。当时专家预测,不出20年,4万多平方公里的榆林将被黄沙彻底吞没。
央视财经在报道治沙英雄王友德时,展示了出生于宁夏灵武马家滩镇的王有德的一段回忆,展现了当地早年间的情况。马家滩镇也正是媒体报道孙国友承包林场的地方。
在王有德最早的记忆中,家乡的村庄周边是长满了各种植物的沙地。因为过度的放牧和挖掘沙漠药材,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风沙越发地猖獗。难以忍受的风沙,贫穷和饥饿,让王有德的童年记忆痛彻肺腑。
人退沙进,沙进人退。十几年里,马家滩镇前后有20多个村子被黄沙掩埋,3万多人被迫迁移,200多种动植物随之消失。
黄沙中植树有多难?
在中国妇女杂志对毛乌素“治沙女王”殷玉珍的一篇报道中,或可见端倪。最早,夫妻二人用工钱换回600棵树苗子,殷玉珍全栽到了房前屋后,但最后只活了不到10棵。能活10棵就能活100棵、1000棵……接着种!有一次夫妻俩正在种树,突然刮起了沙尘暴,一时间天昏地暗,分不清东南西北,最后循着自家的狗叫声才慢慢摸了回去。这样的场景,活脱脱现实版的《山海情》。
毛乌素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国治沙人在多年摸索中已经有自己的成功经验——“草方格”,让在沙地中种出绿洲成为了可能。
具体操作就是,把废弃的麦秆或者麦草一束束呈方格形状铺在沙丘上,然后再用铁锹轧进沙子里,把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接着把方格中央的沙子移到四周麦草的根部,让麦草牢牢地固定在沙地上。
也可以在方格中间撒上草籽,这样一来麦草不仅阻止了流沙,草籽还会在下雨的时候发芽,腐烂干枯的麦草又作为肥料滋养草种的生长。
别小看这一简单的“草方格”,在沙漠里治沙、种树,靠的就是这个方法。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之间的毛乌素沙漠,就是这样被“干掉”的。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荒寒遐僻之地上,也种出了世界最大人工林。
光明网今年1月报道中提及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毛乌素沙区治理率超过80%,林木覆盖率达30%,流沙基本“拴牢”,森林小气候效应初步显现。专家的结论是,毛乌素已完成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逆转。
综合中国广播网、光明网、央视财经、西部决策、杭州日报等
编辑:邹渝 责编:王蓉 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