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写116字微博被指12处语病
北大中文系教授写116字微博被指12处语病,本人回应:随手写的
5月1日,在微博有920万粉丝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因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一段文字引发关注。有网友指出,该条微博116个字里出现12处语病。对此,张颐武回应称:这些是随手写的点评,没什么值得说的。
张颐武发布的这段文字一共116字。一名微博ID为“邓学平律师”的网友,5月1日发布了一张对这段文字的批改图片,图中对张颐武的文字进行了12处修改。邓学平律师在发布这张图片时写道:“身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博导,这样的文字写作水平,只能说明平时在专业领域的劳动付出还不够多啊!”有网友评论说:确实问题很多,好像跟我差不多水平。
5月1日晚上,张颐武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有人挺喜欢我这一段,多谢帮我传播。一个字也不用改,再发一遍。虽然是随手写的微博,确实没有修饰得完美,但费心弄了半天也挑不出什么硬伤。这些是随手写的点评,没什么值得说的。多谢费心指点,不喜欢内容就说,费劲点划好半天,使了这么大力气,这么关心一段微博点评。这真是对我太关心了,多谢了,但就是没有不通的,这也没办法。看着这么操心费力,也是很有趣,很值得尊重。希望今后还多指教。虽然微博文字不能精益求精,但还是挑不起什么事来。也不容易,这么认真费力对待一段点评,真是费心了。还是谢谢。”
很快,张颐武又发了第二条微博作为回应,他说:“古人有一字师,现在是微博有一百多字师。劳神费力,辛苦得很,点点划划,真是勤奋极了,对着一段微博真是努力。可惜也还是没什么大毛病。都知道其实是不喜欢内容,但这么费心费力,也可贵得紧。还得谢谢。有这百字师这么操心指点,我觉得更得多写点微博,让人有机会奋力指点一下,大家都挺高兴。”
对于张颐武回应说“随手写的微博,确实没有修饰得完美,但费心弄了半天也挑不出什么硬伤”,有网友表示“随手点评也不至于如此水平”。还有部分网友表示,不应对微博上的内容如此苛刻,在微博发表个人观点毕竟不是参加语文考试,也不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过分苛责并无必要:“微博=出版物,有人就是这个标准来要求别人”。
重庆一位语文高级教师郑老师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张颐武的这段文字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词多余、语义含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书面语与口语混用。郑老师认为,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该尽量避免混用,否则容易表达不清,对阅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和困难。
由于微博不等同于正规出版物,特别是个人类微博更多是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因此在个人类微博上,类似书面语和口语混用的情况并不少见。
批评者:他的回应让人感到失望
5月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了首发批改图片的邓学平律师,“我不认识张教授,平时也不怎么关注他的言论。我对事不对人,对文不对人,语病也不是我指出来的,只是看到别人发的,觉得比较有趣,就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
邓学平律师表示,写作风格可以因人而异,可以俏皮幽默,也可以理性严谨,可以偏口语化,也可以偏书面化。但是,写作有基本规范,比如:不能是病句,不能有错别字,不能有标点符号错误等。张颐武教授的问题明显属于写作不规范的问题,“张颐武教授这篇微博如果作为作业呈交给语文老师,大概率是不会及格的。”
张颐武微博回应(图源:网络)
邓学平律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同意不能按照学术论文或法律文件的标准,去要求和审视微博上的表达,微博表达可以更随意,但是张颐武教授那篇微博,只有百余字,却有十余处错误,确实超出了正常人的接受范围。“没有人会在发微博时故意写病句,故意写错别字,故意用错标点符号。究其实质,可能还是日常写作习惯和写作水平的问题。”邓学平律师认为,微博表达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不完全是个人私事。张颐武作为实名认证的微博大V,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的中文系教授,一定程度上是中文的门面,对中文写作和中文传播负有社会责任,“遗憾的是,他的那篇微博内容以及他后续的两篇回应,都让人感到失望。”
曾结集微博出书:是认真写作的片段
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于老师指出,张颐武教授的原微博确实存在一定错误,“意思可以读懂,但过于口语化表达,存在一些基本语病,不像一位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水平。”于老师称,张颐武教授作为一位知名学者,写出此类语句实属不应该,“口语说一下可以,发微博实有不妥,若出版书籍的话更不合适。”
据了解,张颐武曾于2014年出版《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一书。他在书中自述,这部书是自己近年来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他的微博。这些140字的短短的片断虽然微末不足道,但毕竟是敝帚自珍。对于他来说是一些认真写作的片断的文字,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也还多少有些用处,受到了欢迎。结集出版也是让这些文字能够为更多的朋友看到,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