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延安市长高朗亭维护群众利益两件事
高朗亭,1912年出生在陕西省延川县,1932年参加红军,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陕北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九支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陕北早期武装斗争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西北革命的见证人……
高朗亭将军一生有过很多职务,像是红军医院院长、延安市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动员部长、绥德军分区副政委、宝鸡军分区副政委、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但最令人称赞和难以忘记的是他曾经担任过延安市长一职。
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高朗亭被选举为民主政权的首任市长,开始了他不到3年的市长任期……
虽然他担任市长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给延安人民群众留下了永远的佳话,一直流传在延安人民心中。
01让红军总参谋部搬家
延安市老城区的东关小学,曾经是延安当地一所建校早、校舍好、师资力量強的学校。左邻右舍都是一些有钱人、乡绅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员,他们的子女多数在此就学。
西安事变后,谣言四起,很多人担心国民党轰炸延安,带着家眷远走他乡。东关小学也不得不停课……
学校的房子空了下来,当时红军机关非常多,有些机关很难找到地方办公,于是,这里就成了红军总参谋部的办公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延安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下来,逃到外乡的人们陆续回到了延安。
回到延安的学生不能无所事事,东关小学就打算复课,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了教室,想要复课就得请八路军总参谋部搬出去。
校长知道参谋部是大机关,自己不敢跟人家硬拼,只好到处找人反映。
很多人听了之后,都只能笑笑,谁也不敢去参谋部要房子,什么忙也帮不上。校长无奈之下,找到了当时的延安市长高朗亭。
校长是位老学究,平时斯斯文文的,说话也不大声。可是他见到高朗亭的时候,却丝毫不顾自己的形象,一进门就大喊:“高市长,都说你是个硬汉子,俺们才选你当了市长。井岳秀的86 师和盖世儒(国民党延川县长)的保安团你都不怕,这八路军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你就更不会怕了吧!”
互联网照片
高朗亭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还是问道:“老乡长,你找我办什么事吗?”
“八路军参谋部占了延安的东关小学,学校要复课开学,找谁,谁都不管,我只好来找你这个市长了。”
当时的高朗亭,年仅24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听完校长的话,他立马就火了。
在高朗亭看来,你参谋部再有困难,也不能占学校的房子呀!学生上学,天经地义,怎么能置之不理。想到这里,高朗亭赶紧向校长道:“别生气了,请你转告学生和老师们,市里一定替你们做主,短则10天,长则半个月,保证开学!”
校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大家对此都是将信将疑,他们并不认为,一个小小的延安市长,就可以动得了八路军参谋部。即使高朗亭可以劝动参谋部搬家,也不会在10天内搬走。
然而,10天后,八路军参谋部果断搬走了,还将学校打扫得干干净净。
校长很是好奇,就去问高朗亭这是怎么回事,高朗亭却笑而不语,不愿意透露内情。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校长走后,高朗亭就考虑如何才能让参谋部搬走,找一般的人,没有用,就得找能管到参谋部的人。
应该找谁呢?
高朗亭立马了解情况,当他了解到总参谋长叶剑英不在延安,副总参谋长左权只管作战方面的事情,不管行政方面,行政方面的事情由副总参谋长滕代远管理,便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发现,滕代远最怕彭德怀,立马想到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天,天气晴朗,高朗亭就去找滕代远,两人见面寒暄之后,高朗亭直接说出来意。
滕代远早就知道这件事,也正为参谋部找合适的地方为难。高朗亭说完之后,他便客气地说:“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正在想办法解决。你也知道,延安的房子很难找,参谋部的人又多,一时之间无法搬迁,我看这样吧,请你给校长和老师们做做工作,我这里也抓紧想想办法,再推迟一段时间,一旦找到房子就搬迁。”
滕代远的级别远高于高朗亭,但他还是心平气和地跟高朗亭解释。不过高朗亭却十分强硬地说:“这不行,俺已经在校长面前表了态,参谋部必须在10天以内从东关小学搬出去,民主政府是替人民办事的,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滕代远虽然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可是一时之间找不到搬迁的地方,只能犹豫不决……
高朗亭见滕代远没有下定决心,便不依不饶地说:“参谋部到底搬还是不搬?”
一听高朗亭的语气,滕代远有些不舒服了,便不耐烦地说:“暂时不能搬。”
“那好,俺去找彭老总评理去。”
一听高朗亭要去找彭老总,滕代远就有些紧张,害怕彭老总知道以后,自己被训。紧张之下,只能下定决心动员参谋部在10天内搬迁完毕。
02找抗大教育总长评理
1938年初,国民党空军对延安狂轰乱炸,抗日军政大学的不少校舍都被炸毁了。
学员们没有了住处,只能自己动手,在延安城外挖窑洞,窑洞挖好之后,学校就搬了过去。
不过,新挖的窑洞没有门窗,一些工作人员就把附近一些疏散后空出的民房门窗拆下来,准备安装在窑洞上面。
他们拆这些门窗的时候,被警察局的一位巡警发现了,他立马上前阻止道:“你们不能这么干。”
拆门窗的同志们解释道:“抗大需要尽快开课。”
“那也不能拆民房!”
“我们会找到房东赔偿。”
一时之间,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僵持住了。巡警担心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就赶回去汇报。
第二天一大早,学员们抬着拆下来的门窗,刚刚走出城门,就被警察拦了下来:“对不起,请把门窗放下再走!”
“是谁的命令?”
“市长。”
听到“市长”两个字,抗大的学员们不服气地嚷嚷:“市长又咋啦?你们市长高朗亭还是我们抗大的学员哩,对我们抗大就不能照顾点吗?”
没想到警察们却说道:“谁也不能违反群众纪律!”
双方又吵嚷开了,谁也不肯让步,过往百姓都上来围观看热闹。
突然之间,不知道哪里传来了一声枪响,刹那间人群大乱,警察忙着维持秩序的时间,抗大的同志们却趁机将门窗抬走了。
这件事很快传到高朗亭那里,闻讯之后,高朗亭非常生气,就想去找抗大教育总长罗瑞卿,查处违纪人员。
不过,他对具体的情况还不了解,就决定先了解情况再说。他就到罗瑞卿那里去做了一次私人拜访。
罗瑞卿对高朗亭并不熟悉,只知道他在抗大当过学员,由于并不熟悉,所以只是礼貌性地问了几句话,并没有深谈。
罗瑞卿的女朋友郝治平担心冷场,便上来给高朗亭递煙,倒茶。
高朗亭无话找话,回忆起上抗大时当学员的生活来,这样两人就有了共同语言,气氛也融洽了下来,高朗亭趁机将话题转移到当天门窗那件事上面。
罗瑞卿误以为那天是警察开的枪,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便气冲冲地说:“警察维护群众利益,当然是对的,但是做法上欠妥,不应该当众阻拦,引起围观,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警察更不应该开枪威胁,造成恐慌。”
说完之后又批评高朗亭:“你这个当市长的,要好好管束下属,不然就白培养你了!”
高朗亭原本是想从罗瑞卿这里讨回公道的,可是没想到自己不但没有得到公道,还被批评了一顿,心里也火了起来,“唬”地一声从凳子上站起来:“明明是您的下属违反纪律,俺找您本想是请您帮忙查查这件事的,谁知道您却反过来训俺,俺倒要问问您这教育总长是怎么当的?”
“好哇,你敢顶撞领导!”罗瑞卿也有些生气。
“您不能随便训人!”高朗亭也不服输道。
躲在里屋的郝治平赶紧出来劝解,批评罗瑞卿道:“干嘛发那么大的火?”
高朗亭回去之后,一开始还有些生气,后来想明白了之后,就有些惴惴不安了。
罗瑞卿的内心也有些不平静,一直在反思这件事。
为了弄清楚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他派人到抗大的当事人中进行了调查落实。
等调查的同志回来之后,向他汇报,他才发现了最大的出入是:那天放枪者不是延安警察局的警察,而是抗大警卫连的一个班长。他放枪的目的就是为了吓跑警察,好让抗大的同志们把门窗都抬走。
得知详细情况汇报,罗瑞卿有些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有些对不起高朗亭。
这件事情也不能这样就结束,也必须对警察局有所交代。于是高朗亭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市里与抗大直属队共同召开一次恳谈会,抗大方面愉快地答应了,并且罗瑞卿会亲自到会。
恳谈会上,罗瑞卿先对自己进行了批评,表扬了警察在这次事件中坚持原则,抗大的同志们应该向警察学习。
接着他又公布了此次事件的调查结果,并且对开枪的班长进行了处分。同时他还向高朗亭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在不明白事实的情况下,冤枉了高朗亭。
高朗亭听后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上前道歉:“老首长,请您原谅俺那天的态度不好,顶撞了您……”
这次门窗事件至此结束,市里和抗大的同志们都从中得到了教育,罗瑞卿和高朗亭也成为了一对好朋友……